0
作者 | 楊麗
出品 | 雷鋒網產業(yè)組
一直以來,出門問問面對的都是如何將AI普世化、平臺化的問題,所謂平臺型產品是不局限于某一領域、場景,且更容易獲得市場、投資者的關注,而這種模式也推進了它在B端的業(yè)務演變。
遭遇風暴時,出門問問為及時調轉船頭盡了力。盡管C端的業(yè)務模式勢能依然很強,但風暴洗禮后的出門問問儼然明白了此時的處世之道。
在保持C端強勁業(yè)務模式的同時,出門問問經過整整兩年的探索,在AI ToB這條路上已逐步形成勢能。
AI語音合成的未來機會
近日,出門問問聯(lián)合《光明日報》推出AI虛擬主播,于2020年服貿會亮相。
這一次,出門問問將目光投向到了近些年進展頗大的端到端語音合成技術。以Tacotron、FastSpeech等深度學習網絡結構為代表,在這個基礎之上,出門問問在2019年開發(fā)了自己的語音合成系統(tǒng)MeetVoice(Mobvoi End-to-End TTS Voice)。
據(jù)雷鋒網觀察,目前AI語音合成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手機語音助手、智能車載地圖導航、智能家居等領域。雷鋒網此前報道過某廠商,就已經可以將聲音定制技術搭載在手機上,讓終端消費者得以實現(xiàn)個性化聲音的定制。
那么,在語音合成應用漸入佳境的同時,業(yè)內包括BAT、科大訊飛、搜狗等科技公司基本都已涉足這一研究領域,并推出相應的產品/解決方案,試問出門問問有哪些差異化優(yōu)勢?
以此次與光明日報的合作為例,AI虛擬主播主要分為兩部分:定制一個主播的虛擬形象(2.5D真人和3D卡通定制)和合成一個主播的音色。
通過“魔影主播”,文字內容可以轉換為視頻形式,也可以通過語音驅動虛擬形象說話及反饋動作。
出門問問高級技術總監(jiān)葉順平告訴雷鋒網,
“在視頻制作的過程中,如何能夠生產一個比較專業(yè)、權威且沒有錯誤的內容,是光明日報認為非常關鍵的一點。我們此前就為光明日報提供了個性化聲音定制,整體的聲音定制時間周期比較短,且效果還原度比較高?!?/p>
據(jù)葉順平所述,“魔影主播”的定制時間在一周時間內就可以基本完成,在內容方面則可以進行糾錯,從而產出一個零錯誤的音頻。
除了與光明日報合作推出AI虛擬主播“魔影主播”外,出門問問還升級“魔音工坊”成為AI音頻內容生產一站式解決方案。
簡單來講,用戶可通過網站上傳文字的方式,便可實現(xiàn)一站式AI音頻內容生產。這與業(yè)內常見的產品模式大同小異,但出門問問提供了Word編輯器模式,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可將多音字準確率提升至100%。
同時,關鍵的一點是,如何將后續(xù)的場景落地進行商業(yè)價值的擴展。
如今虛擬歌姬、FM電臺虛擬主持人、新聞聯(lián)播主持人、電視欄目主持人等是市場中常見的產品形態(tài),但似乎并沒有激發(fā)出應有的水花。
“疫情帶動了在線課堂產業(yè)的噴涌,很多老師不得不轉移到線上,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老師其實并不擅長面對攝像頭,或許可以將優(yōu)質老師的個人IP以AI虛擬主播的形式展示出來。”
以短視頻平臺配音為例,通過與配音創(chuàng)作者的交流,葉順平指出,原來一個半小時的視頻,可能要花四五個小時去配音,再加上后期加工總共要花費一兩天,真人配音可能也需要每千字20元;現(xiàn)在通過AI配音不但可以降低到每千字10元甚至更少,還最終降低了創(chuàng)作時間提升了呈現(xiàn)效果。
“我們認為只要用戶是愿意花時間的,其實就是愿意付費的,如果能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得到大幅提升,會產生很大的商業(yè)價值?!?/p>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語音合成水平越高,與人聲的差異越小,存在技術非法濫用的可能性就會越高,比方說人耳很難鑒別出真假聲音,很可能會遭遇電話詐騙。
針對這一情況,也已有技術供應商嘗試給出解決方案以應對這一情況,如實名認證、身份識別等限制技術使用,或者只授權給有控制能力的企業(yè)客戶而非直接交給C端用戶自定義聲音內容等。
對比之下,出門問問還有很多路要走。
ToB和ToC兩手抓
或是出門問問CEO李志飛早期曾表達過做C端的想法,也或是實現(xiàn)AI ToB再ToC要比直接ToC更符合市場需求,AI ToB或者ToC一度是外界關注的話題點。
透過近兩年的公開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出門問問在B端業(yè)務上的營收正持大幅上升。
葉順平此次采訪也表示,目前目前出門問問營收至少50%是來自To C,To B業(yè)務比重也在提高?!拔磥順I(yè)績方面,我們希望是這方面業(yè)務貢獻能夠進一步提高”。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進入人工智能領域的語音技術與智能硬件供應商,出門問問無疑是自帶光環(huán)的。這種光環(huán)確實曾為出門問問在消費者市場帶來了強烈的品牌影響力,在一線城市的核心商業(yè)中心都能看到其線下直營店的身影。
過去五年,出門問問就已經研發(fā)出多達16款產品,從系統(tǒng)到硬件其中多項曾拿下世界第一。如今,出門問問形成了AI智能手表TicWatch系列、AI真無線智能耳機TicPods系列、智能音箱TicKasa等產品矩陣。
可以看出,出門問問在C端用戶市場的勢能依然很強。
但另一方面,出門問問也開始將更多研發(fā)與市場力量放到B端。
2016年,出門問問上線車載語音后視鏡“問問魔鏡”,后來大眾出資1.8億與之合資成立車載語音企業(yè)大眾問問。從2020年開始,出門問問的車載語音交互系統(tǒng)已在奧迪A4L、新邁騰、帕薩特、捷達等多個全新車型應用,預計今年內總共裝載100萬輛車。
2016年上線的問問魔鏡
車載是出門問問的第一個落地場景,這也讓出門問問嘗到了ToB可帶來的持續(xù)現(xiàn)金流。
實際上,智能車載行業(yè)已是當下語音交互技術供應商爭奪的一個重點戰(zhàn)場。
回顧起來,出門問問擁有在語音交互、NLP領域頂尖的世界級專家,包括CEO李志飛、CTO雷欣、梁宇凌、以及入選 2019 IEEE Fellow的黃美玉博士等人。自誕生以來出門問問就含著Google的金湯匙,其競爭對手一度是蘋果Siri和亞馬遜Alexa。
或許技術的突破或產品解決方案的構建,對于出門問問來講從來不是最大的挑戰(zhàn),難的是,時間上是否允許出門問問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并能夠實現(xiàn)高價值空間的規(guī)?;?。
現(xiàn)如今,出門問問面臨的同樣是技術之外的更大挑戰(zhàn)——如何讓B端用戶有更多的品牌感知度。
以此次公布的AI音頻內容生產平臺“魔音工坊”為例,葉順平最后告訴雷鋒網,
“ToB我們是邊做邊試探,如果有比較典型的企業(yè)客戶案例,會加大魔音工坊這方面的投入。我們既會選擇跟(有明確需求的)短視頻平臺嘗試合作,也會面向消費者直接推出低成本短周期的聲音定制,目前可能會更多偏向于后者?!?/p>
能夠看出,出門問問本身一直具備AI ToC的理念與實踐能力,也正是因為此前積累的軟硬結合能力和語音交互技術及工程能力,讓公司發(fā)力B端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雷鋒網)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