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又到了高考放榜的日子了,剛剛從高三的苦海中解脫的少年們,又將面臨又一重大的人生抉擇---報志愿。
多年以來,除了一些藝術或者體育類的考生會因某方面的特長而被“加分”,進入普遍高于自己高考分數的大學,絕大多數考生還是會根據分數的高低進入相應的大學。
但近幾年,又一特殊專業(yè)門類“網絡安全”也進入了加分的范圍,而且有的大學對這類學生的降分幅度甩體育生和藝術生好幾條街~
比如四川大學今年就首次開啟了“網絡安全人才卓越計劃”,對于在網絡安全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學生,學??梢灾苯酉蚪逃可暾堖m當降低分數錄取,如果被認定為在這方面為“出類拔萃”的學生,甚至可以沒有高考分數的限制,直接進入川大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學習。
換言之,如果在網絡安全方面的才能確實非常突出,對考多少分沒!要!求!
那么,為何這個專業(yè)選拔人才會如此特殊?這些在網絡安全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少年,是否真的都是一些“偏才”和“怪才”?作為高校,他們的標準到底有哪些?帶著這些問題,我找到了廣州大學網絡空間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田志宏。
[田志宏]
與其他學科相比,網絡安全本身就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
田志宏舉例,安全問題是伴隨著相應的應用而來的,比如隨著大數據應用的普及,其傳輸、存儲、使用等環(huán)節(jié)都存在泄露、篡改等風險。
正是由于實踐性非常強,所以有些知識不是在課本上學到的,這就導致這個領域會出現一些“偏才”和“怪才”,比如有人在攻擊滲透方面可能非常突出,但往往學歷達不到正常選拔人才的標準。
這會直接造成一個后果:在一個人謀生的時候,學歷往往是個敲門磚,沒有這道“令牌”,這些人很可能會走向歧途,他會為了取得更好的物質回報,來運用這些攻擊方法去干道德和法律界限之外的事情。
不久前,北京市海淀區(qū)檢察院就發(fā)布了《網絡安全刑事司法保護白皮書》,其中有一組數字:
85%以上的網絡黑產犯罪人員出生于80后,62.5%的犯罪人員是高中以下學歷……
而高校出臺這些選拔機制,一是給這類人才提供平臺和機會,讓他們接受正規(guī)的高等教育;二是對這個領域進行更系統(tǒng)的學習,并且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去走正道。
雖然媒體上報道了很多自學成才的黑客,但田依然認為,如果真的想在網絡安全方面有長遠的發(fā)展,還是需要依靠體系化的知識去做支撐。
網絡空間安全底下有密碼學、系統(tǒng)安全、應用安全等多個門類,而每個門類下面又會細分很多方向。這就像是一顆技能樹,從根節(jié)點到葉子節(jié)點,不同的平臺用到的知識會不一樣,面臨的風險和漏洞也不一樣,所涉及的內容非常龐雜。要想成長為一顆枝繁葉茂的大樹,還要靠扎實的根部輸送營養(yǎng),而學??梢詾閷W生提供系統(tǒng)學習的平臺。
雖然近年來很多高校對于網絡安全非常重視,但是所面臨的問題卻不少。
第一個就是人才缺口嚴重不足。
田志宏預估,每年市場對網絡安全人才的需求是幾十萬,但高校相關專業(yè)的人才卻只有幾萬人。
第二個是現有的教育不能完全跟上發(fā)展的需求。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網絡安全的某些知識變化非常快,而目前的課程體系跟不上實際的發(fā)展需求,比如說,10年之前所出現的漏洞再拿出來給學生講,可能有些時候連相應的漏洞載體都找不到了。
第三是缺少跟企業(yè)的合作。
有些網絡安全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已經跟不上市場的需求,在職能要求和人才培養(yǎng)方面出現了鴻溝。不過目前已經有不少高校在發(fā)力,最常見的就是通過校企合作,讓一些真正在一線的網絡安全專家來授課,把最前沿的實戰(zhàn)技術帶到課堂中來。
除此之外,他們也通過舉辦和參加一些 CTF 比賽來增強專業(yè)能力。
不過對于參賽這件事,田志宏認為雖然大家都在喊以賽促學,但對于學生還是應該因材施教,學校自己要甄別哪個比賽是適合哪些學生參加的。雖然 CTF 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對相應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但它也像奧賽一樣,是有套路的,不能把學生變成比賽的工具。
目前,不少高校對于網絡安全方面的人才培養(yǎng)都各具特色,田志宏所在的廣州大學網絡空間先進技術研究院也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培養(yǎng)策略。
他們目前針對碩士生的培養(yǎng),將不局限于傳統(tǒng)意義的教學加科研,還會與國內眾多的網安企業(yè)一道開展人才的聯(lián)合培養(yǎng)
據田志宏介紹,目前網研院已跟騰訊安全、安天公司、合天公司、安恒公司、360等建立聯(lián)合實驗室,而且將邀請吳石,TK、袁哥、肖新光等多位業(yè)內大咖擔任企業(yè)導師,聯(lián)合開展課題研究,解決課程體系跟不上實際發(fā)展需求的問題。
雷鋒網在招生簡章中發(fā)現,他們此次招生的專業(yè)要求范圍很廣, 除網絡空間安全外,計算機、通信、電子、自動化等都在其范圍內,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田志宏告訴雷鋒網,網安人才并非都需要偏才和怪才,新聞中所報道的從少年時期就癡迷黑客技術最終成功的人,這個樣本在目前在整個安全的人才市場中,只是非典型的案例。
他們中的一些由于起步早,所以成功更快,但大部分網絡安全的人才還是從大學中走出來的。
其實,在去年寒假的時候,田志宏就曾組織過一次以網絡安全為主題的冬令營,挑選了來自廣州大學、北郵、中科院信工所、哈工大等20多位大二到大四的計算機等相關專業(yè)的學生,然后又邀請了業(yè)內一線從事攻防對抗的白帽黑客,量身定做了針對這些學生的課程,展開了為期兩周的高強度的學習。
兩周之后,他們根據所教授的網絡安全的知識點,邀請了幾位美國高校的學生和老師,舉辦了一場針對基礎知識的 CTF 比賽,比如數據捕獲、web攻防、逆向等。
國內20人分為4隊,國外學生2個隊,最終的結果是國內有一個隊比美國的排名要好,要知道,這20個人在參加冬令營之前完全是小白,而這美國的隊伍此前曾經有過參加比賽的經驗。
換句話說,如果有計算機或相關專業(yè)的基礎知識,這些學生通過后天有針對性、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同樣可以迅速的成長位網絡安全領域的人才。
田志宏強調,他們在研究生最后的面試中,首先看的是心理是否健康,如果這個人不愿意接受相關法律的約束,可能他們不會考慮讓他通過考試;爾后才會看這個人相關知識水平和專業(yè)技能情況,給出分數。
目前,網研院專門成立了“方濱興班”(簡稱方班),主要圍繞幾個方向開展人才培養(yǎng),分別是網絡安全研究、物聯(lián)網及安全研究、大數據及安全研究、先進計算技術研究。田透露,2018年的招生情況很好,進入初試分數線和最后的錄取比例大概為10:1.
據雷鋒網了解,他們在 2018 年的招生中,網絡安全知名專家,方濱興院士將會親自授課,所以同學們,這點有吸引到你嗎?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細節(jié),或許可以來CCF-GAIR 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現場看看,田志宏教授將會以專場主席的身份出現在6月30日的智能安全專場。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