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本文作者: Nada | 2014-12-12 08:50 |
【編者按】本文作者Nada,受訪者方相原系虛擬現(xiàn)實內容開發(fā)團隊TVR的主創(chuàng)成員之一。14年末,胡侃VR吐吐槽。
十一月底的某個下午,TVR的相原從西單的首都電影院巡視完他們正在做的『星際穿越』- Oculus Rift 虛擬現(xiàn)實體驗項目后,就趕到了中關村的 3W 咖啡,和我一起聊了聊關于國內虛擬現(xiàn)實的現(xiàn)狀,以及他對于虛擬現(xiàn)實內容、平臺的理解。
相原和他的團隊是北大人,作影視特效出身,之前制作了一個虛擬現(xiàn)實體驗『再現(xiàn)甲午』,整合了 Hydra 等虛擬現(xiàn)實操控設備,有很強的代入感,是目前國人自制虛擬現(xiàn)實項目中的佼佼者,也是我所體驗過的項目中最好的。
做平臺還是做內容?
Nada:你看,我在幫實創(chuàng)策劃這個虛擬現(xiàn)實孵化器時,看了很多團隊,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大家都在想著做平臺。誰都是平臺,而不去看一下自己的資源到底有多少,為什么讓你來做?當然一方面是那種什么都想占,或者不知道自己真的要什么的心理,另一方面可能也主要是現(xiàn)在投資人慣的,不談平臺都懶得理你。
而在這些團隊里,真正做內容的還是挺少的。就目前我看到的來講,TVR 做的無論是內容 – 比如之前那個甲午海戰(zhàn);還是態(tài)度,都挺正的。那你對平臺這個東西,具體咋看?
相原:我覺得是這樣的,大家都喜歡做平臺,可能是看到了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平臺商的巨大優(yōu)勢。但是,如果大家都做平臺的話,那平臺里的內容誰來做呢?大家到平臺上玩什么呢?新行業(yè)開始,需要一些做實事的人,而不是上來就講什么模式的人。我們的想法是先做出一個好的內容,然后讓這個內容變成一個有可能成為平臺的東西。等它推廣了,后面能帶來什么再說,平臺什么,我覺得都不是問題。
而且在版權和知識產權看好的未來,這樣的平臺才有意義。
Nada:我覺得這是正確的思路,就好比之前你說的 Steam 那個其實就是典型的例子。
相原:是的。它是依附于一個很好的游戲而來的,并不是先建了一個 Steam,然后有的這些內容,恰恰相反,它先有了比如 CS 這種東西,成為主打產品,才成就的 Steam 平臺。
版權、版權和版權
Nada:那你有和 87870 的崔總聊這方面的東西嗎?因為他是做手游的元老,所以對平臺這一塊的具體情況也了解的比較清楚。他們現(xiàn)在在做一個虛擬現(xiàn)實的平臺,因為之前他們想找我去幫他們負責內容這一塊,所以過去聊過。 然后當時聊起平臺這個點,他分享了他看到的手機分發(fā)平臺的狀況。
首先,就是中國(基本上)是沒有版權的,你做任何想法巧妙的東西,只要冒出頭來,都會被抄,你很難壓得住-而在大家都同質化了之后,你的價值就被放低,于是只有聽平臺的話。當你為各個平臺提交應用時,他要么看心情,要么看分成,來把你的應用放在好或者差的位置。今天心情好,就放你的吧!然后你才能有流量。如果你不去擺個好姿勢給平臺跪舔,那么你的投資、精力等等就都打水漂了。但如果自己有一個平臺的話,他TM的睡覺都能變現(xiàn),“分分鐘的事”。當然至于怎么變現(xiàn)我就不清楚了,反正崔總當時是這么說的。
那么,這也算是中國的特殊環(huán)境吧。因為也沒有知識產權,或者是怎樣的東西來維護創(chuàng)作者的正當權益。你覺得怎么應付這個問題呢?
相原:版權保護問題是中國歷來面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中國基本上沒有一款獨立游戲能堅持活下來的。所以VR游戲內容的開發(fā)也要結合中國的這個情況,基本上都是要結合網(wǎng)絡的。
但是中國也有很多成熟的網(wǎng)絡游戲巨頭,在他們入場之后,的確是可以“分分鐘”做出一個和你一樣的產品,這也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但是就目前來說,多數(shù)人的確都是在占坑而不是在做對行業(yè)真的有價值的事,所以如果我們認真做一款游戲的話,機會反而大。當一個硬件沒有東西去填入的時候,游戲內容一定是有機會的,平臺還要再往后面一點,所以我們打的就是時間差。
另外一個利好的因素就是今年手游市場上,對于色情和盜版的內容限制比較大,希望以后會有一個健康的市場環(huán)境。
相原: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說,明年CV1(Oculus Rift 消費者版)面市時,年底的鋪貨量大概在150-200萬之間。這是一個初步的估計,但無論如何,明年年底百萬級的用戶數(shù)可能性還是很樂觀的,而且這百萬級的嘗鮮用戶是屬于消費能力不差喜歡游戲喜歡新鮮事物的用戶。
Nada:嗯,也對,我說的那個問題可能更加是產業(yè)白熱化或者成熟期才會凸顯的問題。而早期做出好內容,后續(xù)效應也的確是非常大的。
相原:是的。這個量不小,所以還蠻有機會。而且,這還只是算了CV1的用戶量,國內各大廠商出了眼鏡,依然需要好玩的內容?,F(xiàn)在全是些幾分鐘的演示體驗,你覺得有意義么? 玩家不要 Demo,玩家要游戲,要 GTA 這種級別的完整游戲。
Nada:那國內這塊到時候你是直接把內容賣給廠家就完事了是吧?
相原:合作或者是賣都可以。
嗯,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的內容做得足夠好,還是有機會賺錢的。你想,『再現(xiàn)甲午』,在今年的九月份之前,應該算是國內這些所有Demo里水平還是比較高的一個了……
Nada:行了,最好的最好的~
相原:(呃嘿嘿嘿嘿)
但是呢,有機會我們還是想靜下心來,不管外面風聲吹得有多響亮,說這個投了多少錢那個投了多少錢,這個醫(yī)療那個旅游的,我們都不管,拿到一筆投資后找合適的人擴大團隊針對 VR 設計一款獨到的游戲,還是有機會的。而且目前來說,VR圈內大多都是在盲目做硬件,實際上是為了做平臺,深一點來講就是為了占個坑的,真正去為行業(yè)發(fā)展提供價值、做內容的人很少,而這正是對于VR內容制作團隊的機會。
你看看『星際公民』、『精英:危險』這些高品質大作,一樣有大把人買單……而且市場是國內國外同時的。你看國內的這個端游,大家說到端游就很害怕,死了多少人,多少團隊……其實就是面向的市場問題,可能不只是單純的面對國內或者國外,但只要你游戲做得夠好,知道如何消除文化隔閡,路子并不少。
我現(xiàn)在印象中比較好的游戲有『Radial-G』,然后『Titans of Space』和那個『Vanguard-V』,這些是比較結合目前VR的狀態(tài)和特點的。我覺得這樣的游戲就是有機會的,他們不也在KS上拿到錢了嗎。你可以查下KickStarter(后來一查,果然沒拿到錢)。
你想,無數(shù)人在投硬件,做平臺,總得有人做內容吧。要不然拿個頭盔以后給人干嘛?除了看阿威還能干嘛你告訴我?你去看那個下載量就看到了,第一是『11:57』那個恐怖電影,第二是『RealPorn』那個下載。但如果只是這樣的話,各方面的利用價值就弱了很多。
Nada:其實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有的時候就已經夠了。比方說我在家刷片,我TM我要一個VR電影院就覺得特別屌。說實話一個好的VR電影院可以頂半邊天了。其實很多人看輕了這一塊。
相原:你說得很對,是這樣的。卡梅隆不是說了么,他唯一看好的就是全景影視這一塊。其它的他都不看好,他覺得交互什么的都有問題。就只能在這個場景里轉,有什么意義?,F(xiàn)在都沒有針對VR的特性做一些像樣的東西出來。
Nada:我記得他是對VR嗤之以鼻吧?反正從他的角度來講,就好像寫作手法與電影語言手法是兩碼事一樣,畢竟虛擬現(xiàn)實能把他積累了大半輩子的電影語言全無效化掉。
相原:不過就算這樣,你覺得很簡單靠著眼鏡盒,能看電影看到爽就足夠了。實際上呢?現(xiàn)在的眼鏡盒電影院有什么問題?視角太小,多數(shù)的眼鏡盒才45°你知道嗎?沉浸感各方面都不好,你只要把這塊做好了,包括手機交互,我接電話的時候只要一個頭瞄就可以接,我看到微信能回……有很好的用戶交互方式就會很棒,但現(xiàn)在沒人做好。
Nada:哎,對哦,一頭瞄,反正耳機在耳朵里,就能直接接電話了。
相原:但現(xiàn)在是取下頭盔,拔出手機,按Home鍵,撥開 - 喂?多了好多操作。
Nada:我之前也有想做那些類似到站提醒的東西。因為屌絲嘛!手機使用率最高的場景之一就是公交地鐵。
相原:那這怎么和手機結合呢?是車廂內部有東西嗎?
Nada:我也想過一些解決方式,比如說在車站去布東西,可能類似于蘋果 iBeacon 那種玩意,包括三星也有推他們的解決方案。
相原:那這種應該最好結合到某些軟件里而非單獨的一個像鬧鐘一樣的產品。
Nada:當然,如果要做這個就是做類似于基站的東西,只是一種服務啦,提供 API,開發(fā)者導入就可以。想在哪站下車,到那站就會提醒你。只要到那個車站范圍內,接收到訊號就完事了。
因為這也是我和實創(chuàng)那邊接觸后慢慢出來的一個想法,他們大集團有做包括智慧城市這一塊,是可以聯(lián)系到一起的。你說一個單獨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去直接鋪這種東西不是太現(xiàn)實,但和智慧城市項目合在一起就有那么點搞頭了。當然,會炒作 O2O 概念的人想怎么玩都行。
相原:這樣倒挺靠譜的,這還可以和現(xiàn)在的 WIFI 布局結合到一起,可以置入到那些 WIFI 布局的軟件里,應該還是蠻不錯的。因為現(xiàn)在公交上不都開始布 WIFI 了嗎,他們靠乘客連 WIFI,然后也是做這種平臺,有了流量然后做廣告什么的……我看過一個 BP 就是寫這一塊的,誒可以把這個項目置入到這方面應該還蠻有意思的。
Nada:這個倒無所謂,不過我的方案其實是想著低能耗、穩(wěn)定性高,所以要能避開 WIFI 的話可能能更穩(wěn)定。畢竟 VR 需要這種東西,當你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看虛擬現(xiàn)實的內容,這種服務簡直是必須的,沒有辦法。雖然說好像是只用了一會。但是,這個真的是,特別必要。
Nada:這樣吧,講下『星際穿越』電影方面他們是怎么找上你們的?就因為你們做了『再現(xiàn)甲午』?
相原:還真因為是『再現(xiàn)甲午』。 之前在中塔那邊有個活動 - 穿閱中塔:3D中國行。有很多政府背景的人,然后華納『星際穿越』這個項目在中國大陸這邊的負責人也來看。這幫人看完了我們這個之后,他們說,誒,他們在做這個項目,正好缺這一塊的東西,因為中國沒有人做技術支持,他們把設備買好了不知道怎么做,怎么用。
也是因為這樣,我們就自然而然介入進去了。
Nada:啊。是在哪?
相原:中央電視塔那邊。
Nada:哦,就是八月底我在實創(chuàng)那邊做的 VRPLAY 活動那次?我記得他們來過,說中央電視塔那邊有個1000平米地方一個月,可以免費作展。
相原:對,就上地那次他們有來,而且最后還給我們提供了一些費用。
Nada:嗯……這意味著國內這些團隊還是趕緊先做一些內容,再垃圾也好,快丟出來到處去給大家現(xiàn)現(xiàn)眼?。?/span>
相原:(義正言辭)那不不不不不,我覺得國內那些還是要和 Oculus 那邊保持一致,差的內容就不要做了,真的不要做了。因為我們接觸到星際穿越這個內容后,無論怎樣現(xiàn)在星際穿越就是國內最好的,雖然你那天體驗的時候沒有空間定位(Positional Tracking)……
Nada:我昨天體驗的時候有了。
相原:昨天有了,是吧。所以……我為什么覺得這個很重要呢,我希望多數(shù)人接觸到這個東西之后第一感覺是逼格很高。首先空間定位是防止暈眩所必須的一項條件,其次是千萬不能讓這個變成-‘我操這不就一個小盒子,看看3D電影,這不就虛擬現(xiàn)實嗎!我有啊,8塊錢就搞定了’,如果這樣的話,這個市場就出問題了。所以一定要做好應用。這個內容的重要性就是 - 太、太重要了。
跟電影剛出來一樣。你看電影剛出來就是什么火車進站啊,什么梅里埃那些東西,然后很快一段時間之后出現(xiàn)類似舞臺劇那些,有劇情啊,逐漸發(fā)現(xiàn)電影不是簡單的一種記事的東西,還是能夠融入導演的鏡頭語言等,而在之前都是不存在的。大概過了20年,才從無聲電影變成有聲電影。所以,它的發(fā)展其實還是需要一點時間,但是絕對是要靠優(yōu)質的內容才能支撐它走得遠。
如果沒有優(yōu)質內容,就很難走遠。
但現(xiàn)在呢?搞的全是那種很差的為了湊數(shù)的體驗。比如有個南京的一個什么公司,他們找了一些內容制作團隊,全是各種過山車,而且做得很屎。看完之后我整個人都不好了,你去試試看你能不能堅持住不吐。
前段時間不是有個 Oculus 報道,里面提到他們對于對手的態(tài)度,就是希望大家只要不推出垃圾內容就好,因為很容易把 VR 又打回90年代的冷潮,好不容易起來了,又冷下去。垃圾內容讓人吐,在 VR 里可不是夸張了。
硬件也是一樣,抵制所有那個,很水的東西。
Nada:抵制,什么…… 蟻視之類的嗎。
相原:嘿嘿,體驗怎樣啊到底。
Nada:就到目前為止,都是類似HMZ那種玩意吧,內容顯示區(qū)是方形的,基本就類似一個顯示器掛在你腦袋面前。我是昨天在這(3W 咖啡)一不小心看到的,因為正好帶朋友來看看這個啥可穿戴式設備的主題活動,展區(qū)里都是手環(huán)呀,Google Glass 什么亂七八糟的過氣玩意。
(此處省去吐槽若干...)
Nada:你剛才說的南京那個是哪個?
相原:我找下啊。我當時看他們介紹用戶量沒把我給看哭了,說是明年中旬要拿150萬用戶量,月用戶量近10萬,這都扯淡。我問了87870崔總,我問他:你們一個月到底有多少下載量。我還不提說只從你們網(wǎng)站(一個VR內容的分發(fā)平臺)出來的,還有一些很多分享啊,有些二次疊加的下載量。
滿打滿算,就8000。這已經很多了我覺得。
Nada:畢竟跟設備是有關系的,現(xiàn)在沒那么多設備嘛。嘖,8000真的很高了。(另:當和崔總再次確認后,他說這個月翻了番,大概是15000-20000之間。各大科技媒體 VR 相關文章數(shù)量最近也有大幅增長)現(xiàn)在國內設備,差不多也就這個數(shù)。
相原:設備?
Nada:就你有設備才會去下載內容嘛。
相原:DK1、DK2全世界的量也就一共……
Nada:14萬。
相原:14萬是吧?哎,找到了,公司名字就這個。怎么讀啊?尼尼尼
Nada:已尼逼擼!
相原:就這個就這個!你搜搜看。
Nada:已尼逼擼……一樣,是這樣的,就是說南京那邊,他們的狀況就是到處去找項目胡搞,因為政府那邊下了指標。我看知乎上有“為什么中國沒有YC那樣的孵化器”。
(此處二人又吐槽若干...)
相原:……不說了。我要奮力把話題不往黑里說。十二月是個國內山寨硬件大爆發(fā)的月份,各種山寨貨都要出現(xiàn)了。那么現(xiàn)在有個問題,誰來填里面的內容,是傳統(tǒng)游戲行業(yè)的制造者,還是移動端的游戲制造者。獨立游戲制作者又該怎么生存?
很多團隊都在這樣尋找方向。上次不是和雷鋒網(wǎng)一起搞了個活動么,談虛擬現(xiàn)實游戲怎么制作怎么發(fā)展?,F(xiàn)在大家都很疑惑,到底有什么盈利模式啊。大的游戲,比如 DCS 、WarThunder、老滾5啊,包括那個轉化游戲用的 vorpX 啊,其實都是個兼容狀態(tài),就是只要是個現(xiàn)有的第一人稱游戲,我都能把它轉化成支持 VR 的來玩,這種模式到底好不好。
然后現(xiàn)在國內的手機端 - 因為眼鏡盒子公司很多嘛,二十多家眼鏡盒子公司,那么其中的內容,到底是要單獨設計呢,還是把之前的手游進行轉換,把一些 2D 的手游變成 3D 的,比如說 2.5D 版的『我叫MT』,可不可以在這些方面有些想法。
然后還有另一條路,針對虛擬現(xiàn)實本身特性,去做游戲。就跟 Hydra 不出了一個游戲,專門針對 Hydra 做的,叫什么來著(Portal,傳送門)?
相原:……聽那個如球(如球,知乎游戲界超級大V GOUKI)講過。我試過,蠻爽的。有很多操作,就必須要用 Hydra 來,跟『精英:危機』一定要用 VR 來玩才可以一樣。因為它確實需要這種設備,這個方式,也是可以探討的。
然后還有多人聯(lián)機。第一人稱射擊游戲最重要的其實就是多人聯(lián)機。不管是網(wǎng)上還是局域。
相原: 就剛才講了那么多其實都是關于游戲怎么設計的,到底該不該轉換,如果可以的話怎么去基于現(xiàn)在的基礎進行轉換,或者要么干脆推倒重來單獨針對 VR 進行內容設計,這個都是可以值得進一步探討的。
當然,我個人認為就是要專門針對虛擬現(xiàn)實來設計內容。
比如說我們當年玩那個,憤怒的小鳥。你沒有智能、觸屏的手機你玩不了。我用搖桿,我怎么玩那個東西?它最早源自什么地方呢?最早的啟發(fā)來自于那個,蟲蟲大戰(zhàn),就我是一只大肉蟲,嗚~~~~~~~飛過去,然后結合觸屏本身這種操作和輸入方式,專門定制的,所以它接地氣,又好玩。其實虛擬現(xiàn)實的游戲就應該這樣設計。
Nada:對,反正我覺得就把那個 Oculus Best Practices (知乎:我的一些摘要)看完就行了。看完了嗎?
相原:看完了。就里面很多那個注意點~
Nada:看的翻譯版嗎?
相原:不是。里面有很多東西我們都測試過。我主要負責美工,這些東西都交給世元(TVR的另一個伙伴)來做。但確實有很多交互的細節(jié)問題非常有用,不過我們第一條就違背了。『再現(xiàn)甲午』是站著的,哈哈哈。
Nada:那個是免責聲明就算了,你看他自己最新的 DEMO 不都是站著的么,就 Crescent Bay 的那個。
相原:誒,對。這個很棒,說明他們暈的問題已經解決得不錯了。
Nada:不,他就說嘛,反正只要你站著玩,出什么事都不關我事。我就讓你坐著了,你站著,對吧,吐了就吐了唄,死了就死了。其實現(xiàn)在已經有人出現(xiàn)一些意料之外的狀況了。
Nada:誒,你這次『星際穿越』的單子,是和那邊哪些人接觸?
相原:華納的……是這樣,代理方和投資方:華納和派拉蒙,VR 體驗內容制作是英國的 FramestoreVR,然后隨動座椅、平臺搭建這塊是 ThinkingBox。
你看過 Framestore 之前做的權利的游戲體驗嗎?我都沒看到。
Nada:沒有。
相原:國內人體驗不到。為什么星際穿越這么值錢,是國內人能體驗到。哈哈哈哈哈
Nada:哈哈哈哈哈,那椅子呢,你們自己做了嗎。
相原:沒做。
Nada:反正就下降那一個地方,其它就沒有了。其它完全靠視覺。嗯,也差不多吧。
TVR 團隊一共五人,來自北大,正在融Pre -A,歡迎聯(lián)系他們(@相原 微信:shaun546876120),或者到北大數(shù)字娛樂實驗室參觀體驗他們的作品。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