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劉芳平 | 2014-11-20 14:10 |
蘋果在昨天公布了Apple Watch的開發(fā)者套件WatchKit,披露了一大堆信息。開發(fā)者可以為其開發(fā)三種“應用”:WatchKit app,Glance(顯示通知)和actionable notification(可交互通知),盡管看起來有些類似,但WatchKit應用的開發(fā)與iPhone和iPad上的iOS 應用有很大的不同。蘋果對Apple Watch的硬件使用非常吝嗇,絕大部分計算工作都由iPhone來完成。
從蘋果官方的Watch Kit說明文檔看,Apple Watch徹頭徹尾是作為iPhone的遙控/設置(Watch APP/Notification)和通知(Glance和Notification),不存在任何單機應用場景。
舉個例子,動畫會先通過手機的GPU渲染成一個圖像序列再通過OTA傳輸?shù)绞直砥聊簧?。這種減輕手表負擔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延長續(xù)航,蘋果一直未提Apple Watch的續(xù)航水平,外界猜測可能需要一天一充。國外開發(fā)者Jared Sinclair在Twitter上吐槽:WatchKit API=電池續(xù)航,電池續(xù)航,電池續(xù)航。
為什么蘋果不讓Apple Watch更獨立?
果殼電子軟件副總裁于海東認為有三點原因:
A)一招鮮,吃遍天:蘋果應該是認為,智能可穿戴設備目前脫離智能手機的使用場景,都稱不上強需求,所以索性讓Apple Watch現(xiàn)階段安心做好手機助手身份,屬于“專心做好一件事”的思路;
B)長幼有序:蘋果有著龐大的iOS存量用戶,現(xiàn)階段,在iOS生態(tài)圈仍然處于巔峰期、利潤仍處高位時,Apple Watch的定位如果過分獨立(比如像三星GEAR S那樣可以打電話),是可能產(chǎn)生內(nèi)部競爭、分流固有客戶群的。iPad Mini較晚推出很大程度是為了清理iPod和Nano的庫存,MacBook Air和iPad堅持使用不同操作系統(tǒng),都有這方面考慮。
C)乘法不如加法:蘋果iOS生態(tài)圈的優(yōu)勢在于龐大的iOS應用和iOS開發(fā)者人群,如果讓Apple Watch可以獨立的運行應用,無論是讓iOS開發(fā)者分流,或者繼續(xù)堅守iOS而冷落Apple Watch開發(fā),這都不是蘋果期望看到的。因此,不讓開發(fā)者做乘法(iOS和Watch兩套),而是加法(Watch應用配合iOS),這是最穩(wěn)妥和經(jīng)濟的做法。
對于蘋果為什么暫時不開放本地應用接口,出門問問CEO李志飛表示,“我們認為這是蘋果給自己預留的一個緩沖。開放這個接口的前提,是智能手表這個新的品類得到用戶和市場的認可,而非技術上的約束?!?/p>
蘋果的智能硬件發(fā)展思路
蘋果的這一做法體現(xiàn)了其智能硬件的發(fā)展思路。于海東認為,“Watch Kit和Apple Watch充分體現(xiàn)了蘋果對于智能硬件的思路——緊密團結在以iPhone為中心的“機中央”,所有智能硬件(手表,未來可以有任何硬件)更多承擔輸入和輸出的作用,計算工作交給iPhone”。
這個框架的優(yōu)勢表現(xiàn)在:
A) 功耗很低——由于不需要太多計算功能,Apple Watch(及未來可能的其他硬件)很可能只需要承擔輸入和輸出,運行頻率可以非常低,自然很省電;
B) 成本低——芯片和內(nèi)存需求很低,甚至可以不用RAM,只要Cache即可;存儲的需求也很低,甚至可以不需要 ;
C) 可擴展性強——其他可穿戴設備形態(tài),甚至更多智能硬件形式,都可以用這個思路,迅速擴張,對于開發(fā)者來說,他們只不過需要去熟悉iOS新增的某個Extension而已,基本沒有遷移成本。
出門問問CEO李志飛表示,無論是安卓還是蘋果,兩家的做法都是將手表上App主要的運算功能放在手機上, 大部分不基于手表本地運行。若將來電池耗電的瓶頸能夠解決,用戶單獨佩戴智能手表的習慣逐漸形成,智能手表才有必要越來越獨立于手機存在,才有必要讓更多手表的本地應用出現(xiàn)。
這與iPhone的發(fā)展過程類似,從一開始完全沒有第三方應用,隨著軟硬件不斷升級,有了AppStore,到iOS 8則變成了十分開放的系統(tǒng)。只不過對Apple Watch來說這一過程將走得異常迅速。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zhuǎn)載。詳情見轉(zhuǎn)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