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本文作者: Misty | 2016-05-24 15:33 |
谷歌那像橡皮軟糖一樣的自動汽車仿佛是從皮克斯電影中駛出來的,它俏皮可愛,讓未來變得更有趣。
而現(xiàn)在,谷歌發(fā)布了一項新專利: 一種涂在自動駕駛汽車前側、材料特殊的粘合劑。而講道理,它并不是為了單純地黏住行人,而是為了保護行人。誠然,自動駕駛汽車的初衷就是減少交通事故發(fā)生率,但是就算是最高端最安全的自動駕駛汽車也有可能撞上行人。
谷歌工程師相信:在汽車前側涂上膠質能夠保護行人,讓被車撞上的行人不至于彈到前車窗,滑倒輪子下,或被撞飛。用膠水來涂抹汽車,看起來是一種比較奇葩的行為,但是其實此想法并不荒謬。比撞上車更可怕的事情,恐怕就是從車上彈下來,然后落到地面上。而谷歌在做的,就是減少這種“更可怕”的事情發(fā)生的幾率。
谷歌解釋稱,當行人受到車輛撞擊時,行人所受到的大部分傷害并不僅僅是由一次撞擊引起的,而是由于他們會再次撞擊地面或者其他車輛所引發(fā)。因此谷歌會考慮在自動駕駛汽車的前部使用一層粘合劑,同時在粘合劑上方采用類似蛋殼狀的覆蓋物,而這層覆蓋物則會在出現(xiàn)事故的時候自動破碎,并牢牢“粘住”事故中有可能受到傷害的行人或者動物。
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xié)會工程師Becky Mueller表示:“如果有人可以用具體的數(shù)據(jù)來證明這種觀點,那這個想法會非常有趣?!彼F(xiàn)在仍然在撞上車的行人是否會從車上飛下來,而另一個風險就是人被車“黏”上了,然后車撞到了另一輛車上。來自南卡羅來納大學研究自動駕駛的Bryant Walker Smith教授表示:“如果被撞的行人還被摔倒了路邊,情況可能會更糟,因此這種想法很好?!?/p>
其實,行人死亡是一個嚴重的全球問題。行人死亡率每年占據(jù)了將近四分之一的交通死亡率。每年喪生的行人,全球有27萬?,F(xiàn)在,世界各國都在致力于保護行人安全。歐洲新車安全評估協(xié)會專注于評估汽車安全等級,20多年來,其一直將行人保護納入工作重點。為了保護行人,亞洲和澳洲的一些車也加高了車頭和車蓋。
而現(xiàn)在,谷歌的這一將行人“粘在”車上的技術真的能夠有效保護行人安全嗎?對此,美國物理學會專家RebeccaThompson就表示:“被車輛撞擊一次顯然比被車輛撞倒后,再受到地面或者其他車輛的沖擊要好的多?!?/p>
“這事實上就是另一種類型的車輛外置安全氣囊,且看起來確實是一個能夠在車輛低速行駛時起到一個保護作用的設計,我們甚至可以考慮將其部署到一些正常的車輛中?!鼻叭A盛頓和芝加哥交通局長Gabe Klein說道。
不過,谷歌也坦承單單憑借這一技術無法幫助自動駕駛汽車避免所有的意外情況。需要指出的是,谷歌并不是唯一一家試圖改善行人安全的企業(yè)。
根據(jù)《圣荷西水星報》(San Jose Mercury News)的消息稱,歐洲廠商沃爾沃的技術人士已經(jīng)證實公司正在研發(fā)汽車外部氣囊技術。消息稱,這一外部氣囊會在正常行駛時保持關閉狀態(tài),該外置氣囊只會在車輛傳感器監(jiān)測到行人撞擊時彈出以最大程度的保障行人安全。具體來說就是,沃爾沃會首次在V40車型的引擎蓋與擋風玻璃之間嘗試配置外部氣囊。當系統(tǒng)檢測到發(fā)生撞擊時,V40引擎蓋的底部會被升起,氣囊會形成緩沖墊,減少撞擊時對行人頭部的傷害。
谷歌指出,類似的行人安全保護技術僅僅能夠在發(fā)生沖擊的一瞬間進行保護,但卻無法對行人所面臨的二次沖擊產(chǎn)生任何作用。而二次沖擊往往會給行人帶來更大傷害,因為無論是路面還是其他車輛都不會對行人起到任何緩沖作用。
當然,谷歌也明確指出雖然公司為這一技術申請了專利,但也并不意味著它就一定會被部署到未來車型中。
“我們申請了許多有創(chuàng)意的專利,但是它們之中只有一部分會在技術允許的情況下成為現(xiàn)實,其他的則不會。”谷歌新聞發(fā)言人說道。
Via:Wired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