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業(yè)界評論 | 2025-09-10 11:31 |
從WAIC2025到世界機器人大會,機器人成為最受矚目的主角。在AI時代,它們也多了一個新名字——具身智能。這一概念也迅速成為2025年最熱議的賽道之一:具身智能何時真正融入人類的生活和工作?人形機器人會是機器人的最優(yōu)解嗎?
帶著這些疑問,知乎近日發(fā)起線上圓桌“進擊的具身智能”,松延動力董事長姜哲源、星海圖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許華哲、清華Air實驗室助理教授趙昊、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副教授莫一林等嘉賓,以及眾多一線從業(yè)者,圍繞具身智能領域的前沿技術、應用場景以及未來趨勢展開了深入探討,堪稱現(xiàn)階段全網最全的“具身智能說明書”。
從“靈巧臉”到“恐怖谷”:從業(yè)者拆解具身智能新方向
討論中,清華Air實驗室助理教授趙昊分享了團隊關于“靈巧臉”的最新研究成果。趙昊表示,選擇研究靈巧臉主要基于差異化競爭、短期和長期戰(zhàn)略價值的考量:30 年后,具備超高情緒價值、有靈巧臉的完全體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人形機器人市場的高附加值產品。
趙昊介紹稱,團隊研發(fā)的 Morpheus靈巧臉采用創(chuàng)新的“混動”驅動方式,大的臉部結構由桿驅(rigid driven)實現(xiàn),而微表情則通過繩驅(tendon driven)完成。同時,團隊引入數(shù)字人的最新技術,通過 blendshape 基的映射,使靈巧臉能夠做出各種豐富的表情。這一創(chuàng)新技術的應用,為機器人的擬人化表達帶來了新的突破。
但隨之而來的,是經典的“恐怖谷效應”。此次圓桌,機器人的擬人程度與恐怖谷效應的關系也成為熱點話題??植拦壤碚撝赋?,隨著機器人擬人程度的增加,人類對其情感反應呈現(xiàn)先增后減再增的曲線。
知乎答主零一猴子認為:減輕恐怖谷效應的方法之一是避免機器人做得太像人,如宇樹科技的路線。但他也指出,未來在陪伴或特定場景下,仍需要機器人的臉接近人類。另一位知乎答主MarkShuo則言簡意賅地表示,“恐怖不是來源于機器人,是來源于自己。人就是不斷的躺平的過程。只有接受躺平,你才能不恐怖?!?/p>
從賽場表現(xiàn)到學科理論,知乎構建學術與產業(yè)交融場域
8月在北京舉行的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天工Ultra機器人和宇樹H1再“百米機器人大戰(zhàn)”中分獲冠亞軍,引發(fā)知乎社區(qū)熱烈討論。
“北京天工贏在算法和自主感知,宇樹科技強在硬件和運動控制”,知乎答主AI解碼師點評說。他認為,北京天工更像在證明“機器人能獨立跑”,宇樹科技則在驗證“機器人能大規(guī)模跑”,“要問誰更有未來,我更看好宇樹這種平臺化的思路。因為最終市場不會問你跑得有多快,而是問你:能否便宜、能否量產、能否持續(xù)迭代”。知乎答主逐風則盛贊宇樹H1機器人的跨越障礙一躍,認為是宇樹機器人最精彩的一幕。
于此同時,來自學界的思辨也讓“進擊的具身智能”的討論更具深度??刂评碚撨^時了嗎?現(xiàn)在開始學自動化/控制理論還有用嗎?普林斯頓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終身教授王夢迪表示,“大模型的對齊和推理,本質都是控制問題,只不過系統(tǒng)的輸入和輸出都是離散的token sequences,并且控制策略本身就等于模型和模型的參數(shù)”。清華大學控制工程碩士、知乎答主自動化學習機則認為,“在算力恣肆的AI探索出能力邊界后,最終會發(fā)現(xiàn)控制理論才是核,包裝上更華麗fashion的神經網絡,才是最優(yōu)解”。
知乎已構建起國內極具活力的科技與AI領域交流生態(tài),聚集了1600萬科技與AI領域持續(xù)學習者,356萬科技與AI話題深度創(chuàng)作者,沉淀了858萬個AI相關問題、2088萬個AI專業(yè)回答。知乎不僅見證了AI時代下開發(fā)者的成長與探索,也正在成為學界、業(yè)界共創(chuàng)的橋梁,推動技術觀點的碰撞與經驗共享,抵達一個更開放、更具創(chuàng)造力的AI時代。
雷峰網雷峰網雷峰網(公眾號:雷峰網)
雷峰網特約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