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本文作者: 吳德新 | 2016-04-14 07:26 |
RealSense是Intel在2014年推出的一套視覺捕捉解決方案,而它在內部的醞釀和演進已經超過4年。
RealSense的硬件由一枚普通的高清攝像頭、一枚紅外攝像頭和一枚紅外激光發(fā)射器組成,所以它取得的畫面同時包含了色彩和景深信息。官方稱它“能像人一樣精確地感知景深,感知物體運動的軌跡”。
RealSense/Intel官方圖解
其實最早的RealSense,Intel寄希望于把它當成PC的配件。用戶通過人臉識別登陸,用RealSense攝像頭掃描物體快速建立3D模型,甚至當成一個普通USB攝像頭來用。視覺感知運算消耗大量的計算力,也會間接刺激更強處理器的消費需求。
但作為PC、一體機、超極本配件的設想進展普通,ThinkPad S5 Yoga是最早搭載RealSense的第一批量產設備,而此時時間已經到了2015年的1月。人們用RealSense人臉識別登陸,從官網能下載到各類手勢識別和人臉分析的游戲。在PC上,RealSense暫時仍停留在少數(shù)高端機型的嘗鮮功能。
在這個背景下,RealSense同年找到了Google增強現(xiàn)實項目Project Tango合作。到了8月份,RealSense Project Tango Phone問世。它使用一顆Intel Atom X5處理器,運行Andorid 5.0系統(tǒng);機身的背面則是RealSense R200相機、RGB相機、紅外相機、激光發(fā)射器以及一顆8MP感光元件。RealSense由此進入手機上。
在2015年,Intel還完成了對兩家機器(Robotics)領域公司的注資,一家是Ninebot,另一家是Yuneec。兩家與RealSense的合作成果在2016年的CES上得以展示,一個是Segway Robot,另一個是無人機Typhoon H,因為RealSense的輔助它們都具有目標識別跟蹤和避障的功能。
到了今年的IDF,Intel官方在上述兩家合作的基礎之上,發(fā)布了三項主要的更新:
針對機器人的開發(fā)包RDK;
針對無人機的集成平臺Aero Board,含SSD、LTE通訊和RealSense等;
RealSense開始支持全平臺的開發(fā),包括Linux、Android、OSX、Windows。
在IDF上,Intel感知計算事業(yè)部總經理Achin Bhowmik告訴我們,RealSense今天已經有3個核心版本:配備高速攝像頭,允許高速畫面捕捉的SR300(適合游戲互動),具備精確運動跟蹤、能完成6自由度3D空間運動感知的ZR300(主要用在機器人)以及多見于傳統(tǒng)PC的R200。事實上,在這屆IDF展示的合作伙伴產品中,雷鋒網編輯估算已經有至少1/3搭載RealSense。
Achin告訴我們,除了已經看到的機器人、無人機應用,他們還使用ZR300為開發(fā)者提供一個VR套件。比如在VR頭盔上,它不僅解決設備的交互問題,還能讓用戶看到現(xiàn)實中的墻,甚至可以戴著VR頭盔與前面的人握手,去操作VR中這些虛擬物體,也許能將VR變成漸進式、混合式的現(xiàn)實。
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市面上高集成度、低功耗、低成本深度視覺捕捉解決方案的稀缺,在RealSense現(xiàn)有的合作廠商中,他們很多是從非Intel的平臺遷移過來,并因為RealSense開始使用Intel平臺的計算芯片。這對于PC之后一直在尋找下一個機會的Intel,也許是一個比量產出貨數(shù)量更積極的信號。
題圖來自:lignux.com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