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雷鋒網消息,昨日下午,中國版諾貝爾之稱的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清華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通信衛(wèi)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北京大學教授許晨陽分別獲得“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成立于2016年,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yè)家群體共同發(fā)起的民間科學獎項,目前設置有“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金,每項獎項由四位企業(yè)家定向共同捐贈。
未來科學大獎的評審體系主要參考諾貝爾獎,獎項以定向邀約的方式提名,由15位在不同領域內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優(yōu)秀華裔科學家組成“科學家委員會”評審,評獎?chuàng)碛歇毩⑿浴?/p>
據雷鋒網了解,今年的未來科學大獎中,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由于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體這一關鍵復合物的結構,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層面機理的重大貢獻,獲得了“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由于在量子光學技術方面的創(chuàng)造性貢獻,使基于量子密鑰分發(fā)的安全通信成為現實可能,獲得了“物質科學獎”;北京大學的許晨陽教授由于在雙有理代數幾何學上作出極其深刻的貢獻,因此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以下是今年未來科學大獎15位科學委員會評審名單和捐贈企業(yè)家名單:
科學家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物理所丁洪、芝加哥大學何川、斯坦福大學李飛飛、普林斯頓大學李凱、香港科技大學勵建書、斯坦福大學駱利群、李政道研究所季向東、北京大學饒毅、北京大學田剛、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王曉東、麻省理工學院文小剛、美國西北大學夏志宏、哈佛大學謝曉亮、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楊培東、及美國Scripps研究所余金權。
捐贈企業(yè)家:生命科學獎”捐贈人為丁健、李彥宏、沈南鵬、張磊;“物質科學獎”捐贈人為鄧鋒、吳亞軍、吳鷹、徐小平;“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捐贈人為丁磊、江南春、馬化騰、王強。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