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作者: 硬創(chuàng)觀察 | 2016-05-27 20:06 |
5月14日,創(chuàng)始人周源在知乎舉辦的第三屆 “鹽 Club” 上,現場發(fā)布了一款知乎的新產品——“知乎 Live”。無獨有偶,僅幾天后,果殼旗下的在行也推出了一個輕型應用,叫做“分答”。 兩款產品都被認為是”知識共享“和”知識變現“的探索,一時間在業(yè)內引發(fā)廣泛熱議。
過去一年,知乎上熱門話題增長量是過去所有增長量的2.5倍。有賴于和搜狗的合作,知乎現在日均搜索請求5000萬,搜索頻次增長80%。但是迅速擴張導致平臺環(huán)境惡化,劣幣驅逐良幣,大V紛紛出走,這是不爭的事實。正如知乎網友所說,上網無非是希望獲得有價值的東西,而目前的知乎讓人看到的更多的是吐槽、灌水、抖機靈,甚至惡意攻擊,優(yōu)質資源越來越少,無聊內容越來越多。
知乎Live的推出,被業(yè)內認為是為了激勵優(yōu)質用戶生產內容而拓寬的場景,同時也是知乎在基于 “人” 做商業(yè)模式上的一次嘗試。 周源說,這個產品創(chuàng)造了一個類似聊天室的場景,讓分享者通過實時問答的方式,把知識一次性分享給多位用戶。有意思的是這個產品是可以付費的,分享者可以為自己的 Live 門票定價,在周源現場的演示中,票價設置為了十元。
很顯然,這是繼今年4月推出“值乎”后,知乎在商業(yè)化的道路上所作出的進一步探索。不過鑒于“值乎”推出后,在微信朋友圈經歷了“曇花一現”的爆紅知乎,出道不久就被打入冷宮,這讓業(yè)內很多人士對于知乎Live的變現能力同樣持懷疑態(tài)度。
知乎Live還小心翼翼內測階段,在行”分答“卻如一夜春風刷爆朋友圈。其采用有問有答、旁者付費“偷聽”、問者及答者平均分配所得收入的模式,催生了大批優(yōu)質問答,也進而吸引更多的“偷聽者”。有人士認為,在行在一開始發(fā)展目標就很清晰,其所有業(yè)務模塊也都為盈利而服務,并借此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商業(yè)模式。
一直致力于為行業(yè)精英提供“兼職”平臺的在行,其設立初衷本身就贏得了一批“有利益訴求”的精英人士入駐,這為分答提供了良好的優(yōu)質資源,而分答的在線盈利模式,讓這個精英用戶群體靠自身的實力不斷促進用戶群體向更加優(yōu)質的方向發(fā)展。
但是有些網友看來,從金融產品當中來看,分答這個功能和模式稱不上新鮮,像新浪理財師、愛投顧等股票問答的平臺,都有類似功能,它的本質就是“付費向專業(yè)人士提問”。
依托”在行“的分答,定位就是分享專業(yè)的知識。但是在網友“代允龍”看來,60秒之內的回答并不能很好解決一個專業(yè)問題,在實際運營當中,它有可能會變成一個輕社交的功能。就有網友表示自己不會付費咨詢一些問題,反倒是一元偷聽更能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隨之問題也來了,“分答”上被偷聽得多的,就一定是高質量的問答嗎?當然當然是否定的?,F在“分答”上的問題與答案分類千奇百怪,較獵奇八卦的問答天然地能引來用戶的好奇心,這會不會造成題主和答主為了取得高“偷聽量”而專門提一些八卦奇葩的問題呢?如何確?!爸R價值”大于“隱私價值”,這是“分答”要面臨的問題之一。
在“分答”的熱門問題榜上,越來越多的專業(yè)問題已經被各種非專業(yè)問題替代,比如“一個重度尷尬患者如何擺脫尷尬癥”“小朋友如何能更好地長個”“如何解決慫包的苦惱”等等,這些問題充斥熱門排行榜,顯然與在行“專業(yè)、精英”的定位背道而馳。
難怪有人士稱,這樣的產品,很有可能以后演變成為一個網紅唱首歌,一個磚家說幾句雞湯或者照辦教科書。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