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本文作者: 六爺 | 2016-01-27 18:44 |
2016年1月20日,里強看上去比平時要開心很多。發(fā)布會結束之后,他跟熟識的記者打趣道:“你怎么還不祝賀我啊?!蹦翘?,蘇寧和努比亞正式簽下了合作協(xié)議,前者給后者投資19.3億元,占股33.33%。
在這筆投資敲定之前,有兩個時間值得一提:2012年10月31日,努比亞脫胎中興,作為獨立品牌正式發(fā)布??偨浝砟唢w當時提到了幾個關鍵詞:中高端、自負盈虧、不走運營商。2015年6月9日,中興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更名為努比亞技術有限公司,準備引入外部投資。
至此,原本與榮耀精確對位的努比亞,突然就變成了2014年末的魅族。
可不同于魅族的是,努比亞的背后有中興,即使蘇寧的投資完成,中興仍然占著努比亞60%的股份。既然都是錢,那為什么努比亞一定要引入外部投資呢?
“如果沒有投資,廠商花的每一筆錢都是自己賺來的,如果沒有很好的利潤的話,高昂的營銷成本、渠道成本是很難承受的。反過來,如果這筆錢是天上掉下的餡餅(投資),廠商的手腳就會放開很多?!毙袠I(yè)人士Nick解讀道。
毋庸置疑的是,努比亞的確準備放開手腳,首當其沖的便是渠道。
在國內市場,自從運營商縮減補貼之后,無論是努比亞還是中興,在渠道方面的劣勢都顯而易見。從出貨量來看,中興去年5600萬臺的出貨量中只有1500萬臺在國內。這在中興終端CEO曾學忠眼中根本是個拿不出手的成績。而在復盤時,他提到的第一個戰(zhàn)略失誤便是“錯過了渠道轉換的風口”。
反觀努比亞,倪飛近日終于透露去年的出貨量達到了1000萬。雖然沒具體指出國內市場的占比,但這個量顯然也稱不上多強的渠道能力。截止到2015年年底,努比亞在線下只有243家專賣店,2016年的目標則是專賣店數(shù)量突破1000家,以及開3000個以上的銷售網點。即使如愿,這個水準基本上也只等于加速前的魅族。后者通過一年的擴張,現(xiàn)在的專賣店數(shù)量已經突破2000家,渠道店15400家。
當然,除了自建渠道,努比亞還有蘇寧。不過從線上來看,蘇寧或許并不能給努比亞的出貨量帶來質的飛躍。這從“阿里-魅族-京東”復雜的三角關系就能看出來。魅族拿著阿里的投資,卻在2015年與京東深度綁定。究其原因,無非是后者在手機電商領域的權重更高,并且高很多。
根據(jù)人民郵電報的報道,在2012年~2014年期間,京東的手機銷售均以100%的速度快速增長。在市場份額方面,2014年則有超過50%的線上手機通過京東銷售,到了2015年第一季度,這個數(shù)字變成了64%。這就是魅族不惜用線下的貨反哺京東,甚至在京東上不?;ㄥX砸營銷的原因。
努比亞如果想這樣運作,難度將比魅族大很多。因為調動線下的貨始終會傷害線下渠道的利益,魅族能這么做是因為將渠道的配置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至于努比亞能否與蘇寧反復強調的“1600家線下門店和1500家三四線城市服務站”達成這種關系,理論上不太樂觀。
不過無論如何,雙方想要的結果是可被預見的。因為在簽下投資協(xié)議的同時,一份“蘇寧在3年內給努比亞出售1000萬臺手機”的包銷協(xié)議也已經達成。未來可期,只是量似乎還少了點。
在2015年10月15日的網易未來科技峰會上,倪飛介紹努比亞時用三個“諢名”——國母手機、會拍星星的手機和無邊框手機。實際上,除了第一個“諢名”沒人敢跟進以外,剩下的基本上都被友商們玩壞了。
這種尷尬的背后是國產手機在產品和營銷層面的趨同。實際上,努比亞在差異化方面還是有所堅持的,至少在抹去品牌logo的情況下能讓人認出來。另外,在所謂的互聯(lián)網手機廠商中,現(xiàn)在也基本上只有努比亞和一加沒有把價位下探到千元機。
不過現(xiàn)實的邏輯是,當產業(yè)創(chuàng)新遭遇技術瓶頸時,沒有突破的創(chuàng)新也只是旗幟鮮明,而不是鶴立雞群。如果在殘酷的競爭中還孤芳自賞的話,最好的狀況也就是個小眾精品。努比亞當然不會想做小眾,所以如何將品牌運營得有普世價值,而不是抓著“拍星星”,“無邊框”這些邊緣又噱頭的需求不放,或許應該提上議程。
另外,紅米、魅藍、榮耀甚至堅果都已經證明了“低價提量”能夠成立,而死守中高端對現(xiàn)在的努比亞來說還不現(xiàn)實。所以在三周年之際,倪飛也表示正在規(guī)劃千元機。如今資本已經到位,想來離“年輕人的第一款努比亞”也不遠了。至于能否像魅族一樣總在正確的時間發(fā)一款合適的手機,對努比亞來說,市場營銷的難度要遠大于研發(fā)。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國產手機的競爭再如何慘烈,努比亞有一個優(yōu)勢依然非常明顯,那就是中興與之共享的6萬多個專利。這幾乎就等于給努比亞的出海開了綠燈。據(jù)倪飛透露,努比亞目前正在籌建南美、歐洲、東南亞等地區(qū)的分公司。
但話說回來,不同地區(qū)之間的市場成熟度千差萬別,能夠出海并不意味著就可以彎道超車。這里有兩個問題:第一,在一個比中國還不成熟的手機市場,薄利多銷能給品牌沖擊高端帶來多大的正面意義?第二,如果一個手機廠商在國內都撬不動國際品牌的市場份額,那客場作戰(zhàn)又能帶來多大的收益?
無疑,這些問題都需要時間給出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段時間肯定不會很短。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