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新智駕 | 2018-06-25 11:51 |
6 月 22 日,在 2018 中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成果交易會的“汽車創(chuàng)新科技論壇”上,安智汽車董事長兼 CEO 郭健做了名為《自動駕駛的“腳踏實地”和“仰望星空”》的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雷鋒網進行了不改變原意的刪減整理):
一、自動駕駛產業(yè)落地還需不需要開發(fā)駕駛輔助系統?
在無人駕駛落地進程中我們會遇到幾個問題。
第一,感知。如何去分析周邊復雜道路環(huán)境,這是無人駕駛面臨的非常大的挑戰(zhàn)。現實環(huán)境非常復雜,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馬路上漂浮著一個塑料袋,這對無人駕駛而言就是很復雜的工況,它們怎么分析?
其次,多數無人駕駛研發(fā)都可以歸到電子系統開發(fā)領域,以目前的情況,做一輛無人駕駛車,并將其系統合格地測試完整,需要 11400 年,所以業(yè)界需要開發(fā)一套全新的開發(fā)測試流程,從初期就介入到自動駕駛開發(fā),并貫穿其中。
此外,我們還面臨著法律問題,出現事故是人的責任還是汽車的責任,這個界定會對無人駕駛發(fā)展有深遠影響。
那么,自動駕駛產業(yè)的落地,還需不需要依托 L1 級或 L2 級駕駛輔助系統?安智汽車的理解是,自動駕駛就像蓋房子,有了一層二層,才能蓋三層四層,自動駕駛產業(yè)落地,需要一級二級駕駛輔助系統作為基礎。
很多人講特斯拉,特斯拉出現首個事故之后,在產品宣傳中,將“自動駕駛”的描述降為“駕駛員輔助系統”,而一些傳統車企,像奔馳、奧迪從路徑上也遵循這個原則,奧迪依托他們在一級二級駕駛輔助系統的成果,推出了 L3 級自動駕駛系統。
二、如何打造一款交付給車廠的駕駛輔助產品?
如何將一款合格的駕駛輔助產品交付給整車廠,并最終交付給消費者?這其中包括前端信號處理,環(huán)境感知、決策層,執(zhí)行協調層,此外,真正要把產品推向最終量產車型,需要做工程化開發(fā)。
對于汽車行業(yè)而言,工程化開發(fā)是在系統之上開發(fā)獨有的系統,這樣才能稱之為完善的汽車電子系統。有了完整的電子系統,還需要跟整車匹配測試,整車匹配很難,我們要做幾十萬公里的測試,包括法規(guī)測試、冬季測試、客戶性能驗收測試等等,最終產品量產還需要生產線滿足 16949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所以,如果要做一輛智能汽車或是一套智能駕駛系統,首先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然后才能在研發(fā)、測試,以及產線搭建等層面把產品裝配到車輛中,最終交付給消費者。
產業(yè)中很多人都在講,做汽車電子的難點在哪兒?其實這并非易事,做一個汽車電子產品,要從客戶需求分析,到系統需求分析,之后分解到每個模塊設計,我們會細致到在每一段代碼都做靜態(tài)、動態(tài)測試,然后再逐漸上升到組件級測試以及系統級測試。
所以,做無人駕駛,或是做汽車駕駛員輔助系統,要滿足非常嚴格的開發(fā)流程。
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公司為什么專注于做駕駛員輔助系統,我們成立的時間不早不晚,2015 年成立。當時,我們聯合了一汽和長城哈弗,在他們的車上開始駕駛員輔助系統研發(fā),去年,我們在芯片端與臺灣聯發(fā)科,今年在生產端與臺灣光寶科技、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達成了戰(zhàn)略聯盟,從而將整個將駕駛員輔助系統、智能駕駛系統做到產品化的落地。
三、安智汽車產品線
安智汽車提供的系統級產品,包括安智 i-Radar 77GHz 毫米波雷達,以及 i-Camera 單目多功能攝像頭,這兩種傳感器是可以大規(guī)模量產的,實現功能包括走停型自適應巡航、前方防碰撞預警系統、車道偏離報警系統等,完全達到車規(guī)級要求。同時,產品在研發(fā)端、測試端以及生產端,均有國際頂尖的生產合作伙伴保證品質。
這是我們的 77GHz 毫米波雷達,也是自動駕駛系統、智能駕駛系統中最關鍵的部件之一。毫米波雷達無懼下雨、霧霾等極端天氣,環(huán)境適應性很強,穿透力也很高,這款產品的成本目前已經縮減到 800 元,探測范圍 0.7-160m,水平方位角 ±35°。這款雷達是國內首只具備完整駕駛員輔助系統功能的雷達,也是唯一與自主品牌通過幾十萬公里路試的成熟產品,通過了國家完整產品技術認證。
這是安智 i-Radar 77GHz 毫米波雷達的探測效果,加深的部分是對前車的準確追蹤。毫米波雷達最怕隧道和鐵質欄桿等干擾,但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始終保持對前車的追蹤,沒有誤觸發(fā)和誤制動。白色框和藍色框是我們對臨近車道的追蹤;進隧道后,傳感器會告知上層控制算法,車輛處于進入隧道狀態(tài)。
這是安智汽車 i-Camera 單目視覺系統,可以實現車道保持、道路標識牌識別、行人車輛識別等。之后還有我們對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做的融合系統,只有深度開發(fā)駕駛員輔助系統和它的傳感層,才能做到數據深度融合,實現 L1 和 L2 駕駛員輔助系統功能。
雷鋒網注:加入會員,與1000+資深者一起研讀智能駕駛?!感轮邱{年度會員」服務即將升級:每日通訊,幫你過濾雜音,圈內大事不錯過;30+場大咖 Live,直接對話行業(yè)先鋒,先人一步學習項目經驗;10+ 份原創(chuàng)主題研報,拆解智能駕駛不容忽視的行業(yè)趨勢。為優(yōu)化會員服務,移動端也在籌劃中,會員可關注助教(小慕:moocmm)獲取最新信息。
了解雷鋒網現有會員服務請點擊:http://m.ozgbdpf.cn/aidrive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