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雷鋒網按:特斯拉 CEO Elon Musk 喜歡設定過于激進的時間表,然后不斷跳票。同時,特斯拉的首批量產車型試驗味十足,而另一方面,特斯拉后期的改進又讓這家電動車公司獲得超高的用戶滿意度。
但一個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很多不喜歡特斯拉或 Elon Musk 的人,一看到與特斯拉有關的新聞,就自動成為“網絡黑子”,恨不得手撕了這家電動車公司。就連本文作者也說:“我可以列一長串不同意 Elon Musk 的意見,”隨后他又補充了一句:“但我絕不會用各種荒謬的理由試圖毀掉他?!?/span>
本文針對特斯拉當前遇到的問題,例如做空特斯拉股票、特斯拉遭遇的一列事故(如電池起火、Autopilot 致死)、被無良媒體惡意抹黑等話題進行了“翻案”,它能讓你心服口服嗎?特斯拉“破產”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特斯拉真的窮途陌路了嗎?閱讀本文后你會得到自己的答案嗎?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談談你對特斯拉的看法。
本文編譯自 dailykos,原文標題為:The War on Tesla, Musk, and the Fight for the Future,由雷鋒網新智駕(微信ID:AI-Drive)編譯。
特斯拉車主和 Model 3 等待名單上的幾十萬消費者肯定已經意識到了一個奇怪且讓人煩惱的趨勢,那就是許多不喜歡特斯拉或 Elon Musk 的人,一看到與特斯拉有關的新聞,就會自動成為“網絡黑子”,恨不得手撕了這家電動車公司。
在有關特斯拉新聞的評論區(qū),你經常會看到下列回復:
“特斯拉?它還沒破產嗎?”
“別等了,你們永遠提不到車,因為特斯拉快破產了,它每賣一輛車都會賠一大筆錢?!?/p>
“哦,這不就是那個撞死人的汽車品牌嗎?”
“這么多自燃事故,我可不敢坐特斯拉。”
“特斯拉的管理層不是快走完了嗎?”
“我不支持特斯拉,它對自己的工人太壞了。”
為什么特斯拉和 Elon Musk 這么“招人嫌”呢?且聽下文細細分解。
自創(chuàng)立之日起,特斯拉就試圖在媒體上樹立一個“處境良好”的形象,不過外界可不買帳。在 Roadster(就是隨獵鷹重型火箭上太空的那款車車型)時代,美媒《汽車真相》(TTAC)就做了個“特斯拉臨終看護”的系列報道,它要為特斯拉不可避免的破產做倒計時。
就連火遍全球的汽車節(jié)目 Top Gear 也黑起了這款純電動跑車, Top Gear 不但吐槽了車輛的續(xù)航(在賽道上推車),還指出 Roadster 有剎車故障(其實就是保險絲燒斷了,但依然可以剎車)。最后,又對電動車的充電時間、續(xù)航與適用性做了一番諷刺,滿滿的刻板印象。
在當時,這只不過是一場“意識形態(tài)”的爭論,但現在情況已經愈演愈烈,而且牽涉到了巨大的利益關系。在美國,特斯拉肯定能拿下做空股票榜榜首,因為有 107 億美元的巨額資金參與對它的做空。這又意味著什么呢?
在做空操作中,你會付給股東利息以“借走”特斯拉的股份,隨后迅速賣掉,以打壓股價。不過,之后你又必須回購這些股票交還給股東,這一操作又會帶來股價的回升。這一來一回賺取的差價可是相當豐厚。
不過,高回報就意味著高風險,而如果大家都想靠做空來賺錢的話,玩做空就成了在刀尖上舔血。從技術上來講,如果你在 1 美元時做空一只股票,但隨后它漲到了每股 100 萬美元,你的損失可能會達到投資的 100 萬倍。為了給自己找個出路,做空圈里的人自發(fā)形成了一種契約精神,即不管股價漲的多高,都必須回購。
不過,由于參與做空的人過多,不斷地回購會導致股價一路攀升,形成空頭們互相傾軋的慘烈情況(即軋空)。一家公司的股票被做空的越厲害,發(fā)生軋空的風險就越大,在回購過程中暴漲的也越厲害。在特斯拉的軋空中,空頭們甚至得在短時間內購入市場上接近四分之一的股票。但是,大多數機構投資者都選擇長持,因此股價上漲的推動力更強。
此前,特斯拉的股票已經經歷過多輪軋空(做空者要么不相信電動車,要么不相信小公司崛起,有些人則是因為不喜歡 Elon Musk),但情況并沒有現在嚴重,如果這樣的場景重復上演,恐怕那些手握重金做空特斯拉的人將賠的連褲衩都不剩。
眼下,局面還能勉強控制,但隨著 Model 3 生產問題的逐步解決和盈利可能性的增加(今年第三或第四季度),空頭們正準備來一場最后決戰(zhàn),一票就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這一戰(zhàn)略明顯有些無以為繼了,因為他們手上沒有股票能做空,借股票的利息正變得越來越高。也就是說,空頭們唯一能拉低股價的方法就是散布恐懼、不確定和懷疑了。
如果要給特斯拉的股東做個畫像,恐怕大多數人會先想到硅谷的嬉皮士們,他們要用電動機拯救被受污染的地球。事實上,事情卻是另外一個樣子。特斯拉最大的股東是以下公司:
T. Rowe Price Associates (9.21%)
Fidelity 管理和研究公司 (8,23%)
Baillie Gifford (7,53%)
騰訊 (4,95%)
Vanguard 集團 (4.20%)
Capital World Investors (2.62%)
黑石機構信托公司 (2.04%)
Jennison Associates (2.00%)
黑石公司 (1.29%)
State Street (1.47%)
BAMCO (0.96%)
高盛 (0.57%)
摩根士丹利 (0.55%)
從上面的數據我們能看出,特斯拉大約四分之三的股票都握在機構投資者手中,特斯拉帝國就是靠選擇績優(yōu)股一點點搭建起來的。此外,機構投資者們最近還增持了特斯拉股票。也就是說,空頭們可不是在和無知的嬉皮士對賭,他們是在和華爾街那些人肉計算器斗智斗勇。
不過,華爾街為什么要投資特斯拉呢?
關于特斯拉有很多荒誕的說法,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特斯拉每賣一輛車就要賠不少錢。
得出這種結果的人只會算簡單的加減乘除,他們居然直接拿特斯拉的季度虧損除以季度銷量,就像很多人覺得 iPhone 物料成本一千出頭卻賣五六千一樣幼稚。
事實上,特斯拉為了提前為 Model 3 做準備,投入巨額資金建廠并拓展銷售、服務渠道和充電網絡。對一家快速擴張的公司來說,賠錢是個常事(亞馬遜也才剛剛盈利),而且在這個階段也不會有投資人著急要股息,他們唯一的要求就是虧損不要影響公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 Musk 的主要任務就是將所有能用的資金投在公司的擴張上。
那么,特斯拉真的是在賠錢賣車嗎?
當然不是,因為特斯拉的財報里寫得很清楚。在 Model 3登場前,即特斯拉只有 Model S 和 X 兩款車型時,特斯拉汽車部門的非公認會計原則(non-GAAP)利潤率達到 25%,而公認會計原則(GAAP)利潤率則高達 27.9%,這樣的利潤率可是相當健康。
隨著 Model 3 的加入,特斯拉在生產上開始麻煩不斷,利潤率曾一度降至 13.8% 和 18.3%(對應上兩個利潤率)。不過,隨著特斯拉工廠逐步邁入正軌,利潤率又分別回升至 18.8% 和 19.7%。
現在,特斯拉的預算表上主要有兩大燒錢項:一是研發(fā)費用,另外一個就是銷售管理費用(SG&A)。
隨著車輛量產逐步進入正軌,老產品的研發(fā)費用會逐步攤薄。相反,產量越大,銷售管理費用就越高。有趣的是,這部分費用的上升曲線并非一條直線,在產能沖頂前反而花錢最多。
簡單來說,未來幾年里特斯拉的利潤能迅速補齊前期的失血。別忘了,特斯拉還有太陽能和能量存儲兩大產品線,未來它們也是重要的利潤來源。
肯定有人會說,上面這些也是主觀臆想。好吧,那我們就假設特斯拉真的陷入了困境。即使這樣,特斯拉一時半會也倒不掉。
首先,特斯拉有大量的實物資產,真的彈盡糧絕時特斯拉完全可以靠這些資產借錢,而此前 Musk 可從來沒動用過這一秘密武器。
其次,特斯拉完全可以大幅縮減研發(fā)和銷售管理費用,解決了這兩大燒錢項,特斯拉的財務報表會好看很多。
第三,特斯拉還能通過發(fā)行新股來自救,畢竟有 50 萬人在等待 Model 3 ,這樣的強勢姿態(tài)投資者不可能不心動。
第四,Musk 手下可是還有 SpaceX 這個大金礦,這家屢創(chuàng)奇跡的公司現金池的現金充裕。
最后,即使上述方法都用過了,Musk 還能賣掉自己在 SpaceX 的股份為特斯拉輸血(Bezos 就在賣掉亞馬遜股份為藍色起源輸血)。還未 IPO 的 SpaceX 現在是投資者眼中的大肥肉,如果能拿到原始股份,一上市就能賺翻。而且,如果你了解過 Musk 的奮斗史,肯定不會不知道,拿自己的錢孤注一擲的事他經常做。
也就是說,特斯拉現階段不可能灰飛煙滅。
對了,還有一點,那就是特斯拉管理層的團結問題。從本月的股東大會來看,Musk 依然穩(wěn)坐釣魚臺,他還是特斯拉真正的領導者,至于新聞中不斷離職的高管們,也只是公司正常的人員更替而已。
眼下,全球每年有 130 萬人被交通事故奪走性命,這些悲劇你又聽說過幾次?
不過,一旦有人在特斯拉上丟了性命,馬上就會成為新聞頭條,有時其余波甚至需要一周時間才能平息。如果是特斯拉起火了,就會有新聞頭條稱“電動車太容易著火”或“又有特斯拉被大火吞噬了”。
事實上,燃油車著火的幾率比電動車高 5 倍,僅僅在美國每年就有 17.4 萬輛燃油車著火,但有幾個能上新聞頭條?其實多年前就有人針對這個問題辟謠過,但人們就是不愿記住這個結論。
說電動車安全也是有原因的,特斯拉的電池組之間不但有物理隔離,還被不易燃的冷卻介質包裹著。如果電池組破裂,其熱量會被冷卻介質吸收。我們見到的燃氣熊熊大火的特斯拉,電池都遭受過嚴重沖擊。
下圖中幾乎燒成鐵架的 Model S 前部,但座艙下的電池組卻并沒有起火。
當然,如果不出火災,網絡黑子們就會換目標,將事故都怪在 Autopilot 頭上。
說這個問題時我們得先亮亮數據:特斯拉現在是搭載 Level 2 (SAE)功能車型保有量最多的公司。不過,Level 2 只能劃歸半自動駕駛的范疇,與 Level 4/5 高級別自動駕駛還差得遠。
Autopilot 就采用人機結合的工作方式,不過人要負總責。特斯拉用戶可是相當信賴 Autopilot,特斯拉電動車的總行駛里程中,有三分之一到一半都是開啟 Autopilot 的。因此,每當有事故發(fā)生,網絡黑子們就會不由自主的聯(lián)想到 Autopilot。
與前面的火災事故一樣,一旦有事故牽扯到 Autopilot,媒體會鋪天蓋地的報道幾個星期,但如果最后證明不是 Autopilot 的錯,澄清類的文章卻會很快石沉大海。
最近,特斯拉追尾救火車的事也上了頭條。不過大家都在痛批 Autopilot 時卻忘了一件事,那就是這輛速度飛快的車撞上救火車后車主卻只傷了腳踝。這可不是吹牛,特斯拉的安全性確實相當驚人,它的平均致死率相當低,車輛每行駛 3.2 億英里才會出現一例,而美國各家廠商的平均水平僅為 8600 萬英里。
最近,網上就曝光了一段 Model X 接受安全測試的視頻。一般來說,SUV 由于車身較高,非常容易翻車,但那輛接受測試的 Model X 即使被側面的外力撞擊,也沒有發(fā)生翻滾,表現相當驚人。
雖然特斯拉算是車界新軍,而且產品都較為高端,但這樣的成績依然讓它能傲視群雄。顯然,這個成績與 Autopilot 是分不開的。
除此之外,前一段 Model 3 的剎車門也成了黑子們對特斯拉群起攻之的好借口。
不過,特斯拉一天之內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并在一周內推送固件大幅提升了 Model 3 的剎車成績(此前的風躁和懸掛過硬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想想通用干過的好事吧,就一個點火開關的問題,它都能和消費者扯皮十年之久。而就在 Model 3 剎車門之前,菲亞特剛剛宣布召回 530 萬輛汽車,這些車型的巡航控制系統(tǒng)會突然卡住,駕駛員只能使勁踩剎車。不過,這么重大的問題新聞卻鮮有提及。
全美汽車工人聯(lián)合會(UAW)對待特斯拉的態(tài)度讓人不敢茍同。
特斯拉弗雷蒙特工廠的前身是通用與豐田合資的新聯(lián)合汽車制造公司(NUMMI),這家工廠也歸屬于 UAW 管轄。不過,在 2008 年金融危機的風雨飄搖中,UAW 卻把 NUMMI 看做燙手山芋直接拋棄,當時工人們都憤怒了。
由于特斯拉入主 NUMMI,許多原來的工人重新找到了工作,不過在這些重獲新生的工人中,UAW 的名聲徹底臭了。UAW 可不愿放過弗雷蒙特工廠,但經過多年努力它們還是拿不到足夠的簽名,有時 UAW 辦的免費烤肉聚會都沒人來。
惱羞成怒后,UAW 干脆潑起了臟水,他們經常向特斯拉發(fā)難,稱弗雷蒙特工廠“不安全”。
現在,UAW 潑臟水時用到的數據還是三年前的,那時特斯拉在量產上經驗不足,因此工廠的受傷率比平均水平(每 100 位工人 8.8 起可記錄事故)高了 33%。而現在的特斯拉已經達到了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豐田入主 NUMMI 之前,通用的受傷率高達每 100 位工人 30-45 起可記錄事故,即使在 NUMMI 最后的幾年中,這里的受傷率也是現在特斯拉的兩倍。
后來,又有了個名為 Reveal(意為揭露)的“獨立新聞組織”,它的主要工作就是報道特斯拉工廠的問題,以證明弗雷蒙特工廠是個可怕的地方。
奇怪的是,Reveal 卻對其他廠商的傷害事故視而不見,還經常編造“特斯拉掩蓋事故”的故事,但事實上負責弗雷蒙特工廠的 Cal/OSHA 是美國最嚴格的審計機構。
Reveal 最擅長發(fā)表“個人故事”,因為 Reveal 知道特斯拉為了不被卷入潛在的訴訟,根本不會對這些故事作出回應。
Reveal 最假的一個故事外行人都能看出破綻,它居然稱 Musk 不讓工人在弗雷蒙特使用黃色的警示膠帶和會發(fā)出嗶嗶聲的鏟車,而這就是該工廠工人受傷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只要你隨便在谷歌上搜索一下,就能看到弗雷蒙特工廠的全貌,而如此先進的工廠不讓用上述兩樣東西肯定會讓人笑掉大牙的。
特斯拉弗雷蒙特工廠內部景象
被 Reveal 在 Twitter 上多次碰瓷后,Musk 發(fā)了一條諷刺性的推文,稱自己正在弗雷蒙特工廠車間的黃色警示膠帶和會發(fā)出嗶嗶聲的鏟車前做采訪。
這樣被打臉后,Reveal 依然死性不改,它不但不承認自己發(fā)布了假新聞,還變本加厲的抹黑特斯拉。
比如某位特斯拉工人在工廠被電弧閃光掀起 6 米高,這種完全違反物理定律的新聞 Reveal 照樣發(fā)布得很歡。如果你有興趣欣賞 Reveal 的“雄文”,也可以把 Reveal 當成茶余飯后的消遣。
一直以來,特斯拉車主和潛在車主是特斯拉頻繁“搶頭條”的受害者。事實證明,Musk 也已經忍無可忍。原本他只是偶爾反擊,但現在則徹底爆發(fā),要和假新聞干到底了。
為了反擊在他推文評論區(qū)陰陽怪氣的 UAW 支持者和 Reveal 的一篇篇黑文,硅谷鋼鐵俠宣布要創(chuàng)建一個眾包網站,用戶可以在這里為各種與特斯拉相關報道的準確性打分,Twitter 這個陣地已經徹底淪陷了。
僅僅一個周末,Musk 就發(fā)動了四場論戰(zhàn):有人說他“憎惡科學”,有人說他與“邪教”為伍,還有人說他“厭惡女人”(SpaceX 二號人物就是女性),甚至有人稱他是個“反猶積極分子”(事實上 Elon 是個希伯來名字)。
SpaceX 主席 Gwynne Shotwell
總結來說,我也不是無條件支持 Musk。我甚至覺得他眾包網站的想法很傻,因為眾包只會引來更多的罵戰(zhàn)。他對于 AI 的態(tài)度我也不敢茍同,自動駕駛汽車恐怕也不能一蹴而就。對于太空探索,我甚至覺得金星是比火星更合格的殖民地。我可以列一長串不同意見,但我絕不會用各種荒謬的理由試圖毀掉他。
對于 Musk 的態(tài)度也適用于特斯拉。他確實喜歡設定過于激進的時間表,然后不斷跳票。同時,特斯拉的首批量產車型也都試驗味十足,但后期的改進還是讓特斯拉獲得了超高的用戶滿意度。
Model 3 的生產地獄確實會拖慢它們擴張的腳步,給傳統(tǒng)廠商追趕提供好機會。
總得來說,特斯拉選了一條謹慎的道路:特斯拉先是意識到電動車的潛力,隨后修改了車輛設計并提升了充電時間,最后才是用大規(guī)模量產降低成本。無論你喜歡是否喜歡特斯拉,這家公司在可預見的未來都會活得好好的。
雷鋒網注:加入會員,與1000+資深者一起研讀智能駕駛?!感轮邱{年度會員」服務即將升級:每日通訊,幫你過濾雜音,圈內大事不錯過;30+場大咖 Live,直接對話行業(yè)先鋒,先人一步學習項目經驗;10+ 份原創(chuàng)主題研報,拆解智能駕駛不容忽視的行業(yè)趨勢。為優(yōu)化會員服務,移動端也在籌劃中,會員可關注助教(小慕:moocmm)獲取最新信息。了解雷鋒網新智駕現有會員服務請點擊:http://m.ozgbdpf.cn/aidrive。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