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本文作者: 宗仁 | 2014-09-24 14:43 |
之前有室外的導航服務,BAT三家各自持有或收購了自己該收購的地圖服務,創(chuàng)立了自己該創(chuàng)立的地圖服務,這時創(chuàng)業(yè)公司們便開始從室內地圖逆襲,最近智駕君也碰見了好幾家進軍停車導航服務的,下面節(jié)選和星網云圖科技有限公司CEO劉陽的部分對話,,以窺見這個行業(yè)的一些脈絡。
停車導航App怎么歸類?
“算出行類工具”(不過智駕君更愿意把它歸類為室內導航的一部分)
車載的室內導航算個剛需么?
“算剛需,但剛需也分很多種 ”
怎么說?
“主要是為了解決停車難這個問題,有多少用戶愿意用這個功能”。
你家的停車導航只用一個App,為啥不用硬件?
“硬件要裝啊, 美女, 誰會去裝呢?”
有沒有想過和車載硬件結合起來?比如OBD那樣的。
“沒想過,對OBD沒啥興趣 ”
最近室內導航挺熱的,阿里都在關注了,不知道吹了什么風?
“室內入口吧,不過這塊不是我們專注的領域,我們還是做互聯網, 專注汽車后市場的O2O”。
做停車導航App的同時,也有智能停車系統(tǒng)的開發(fā)、有自動泊車系統(tǒng)的出現, 停車導航App會不會變成一個過渡品?
“過渡品也會跟著轉型的,不能說純電動汽車以后是大趨勢,就不做汽油汽車了,所以不能因為是過渡品就不做它或者不好好做。不管什么年代, 都是在現有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升級,而不是一蹴而就”
智駕君聽了這段話非常有感觸,雖然寶馬、本田、奧迪這些高檔車上已經出現自動泊車功能,某些停車場已經在規(guī)劃智能停車這個事,可現在車主們很難找停車位是事實。
一些創(chuàng)業(yè)者便用最簡單的移動互聯網方式先救急,雖然成本不高,方法簡陋些,但不見得就沒必要做,就像前陣子很火的駕駛輔助攝像頭Mobileye, 雖然是后裝,雖然只是個智能小配件,但它的出現是具有必然性的————無人駕駛還沒這么快,需要一個過渡品,而且隨著這個過渡品的發(fā)展,它會與越來越多的整車廠合作,到時候無人駕駛真正到來的時候,它的技術發(fā)展到哪一步,都不是現在的預見可以決定的。因為有人說過,“我們不談5年后的事情,就談一年后的,如果你能把一年后的事情預見清楚了,也很厲害了”。
其興起的關鍵跟室內地圖的發(fā)展有關,室內地圖要做到精確地話,GPS、WiFi、基站、RF這些技術都可能用到,而做精確的好處是大大的,停車導航App要結合O2O具有天然優(yōu)勢。
現在大部分的百貨公司將APP做成了企業(yè)的官網,只是傳播自己的信息;如果停車App出手,跟商場合作的話,用戶粘性要高很多,反過來,車主去商場買東西的時間可以大大節(jié)省。
譬如對于智駕君這種買東西恨不得直奔柜臺的客戶來說,上午買完東西順便導航去吃個飯,完事了下午還能去外面兜個風,這樣的周末才叫愉快的周末。
突破科技,啟迪未來,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智駕公眾號 smartrides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