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劉芳平 | 2015-08-31 10:35 |
關于記者對長會的描寫可參見樂視手機的發(fā)布會,不過對比七牛的D-Future峰會來說那只是小巫見大巫。這場持續(xù)2天的活動從29日上午9點開始一直到晚上10點,第二天也是如此。
這么長的時間傳遞的信息量是巨大的,但是這篇文章的長度是有限的,所以雷鋒網編輯整理了一下本次活動的重要信息。
29日的會上,七牛首次發(fā)布了針對在線教育、旅游、娛樂、硬件、廣電、O2O及安防七大行業(yè)的數據服務解決方案。
互聯網時代的軟件架構(BMCS)包括客戶端和服務端兩個部分,客戶端包括瀏覽器和移動設備,而服務端則包括云服務和用戶私有服務。在服務端,七牛采用微服務設計模式,提出組件即服務(Components as a Service)+場景化模式(Pattern)結構。
在D-Future大會現場,七牛詳盡展示了七大行業(yè)解決方案的細節(jié)。以安防視頻直播解決方案為例,安防最重要的是數據流上傳和數據流分發(fā)兩個部分。針對這兩個部分,七牛具體解決方案如下:
數據流上傳的流程主要從客戶端(攝象頭、手機終端等客戶端)通過RTMP推流就可以直接推送到云平臺,但是在推流之前需要到服務器上獲取授權。客戶端拿到授權以后可以把流推送到直播服務器。直播服務會把其中一部分數據存儲到七牛云,同時開始以直播流的方式往外推送。在直播加速部分,由于每一種客戶端接收的模式和碼率都不一樣,在接收的過程當中,要根據所需碼率在服務端進行一些實時轉碼的工作,完成整個流程。因此,用戶在接入七牛的云服務之后,需要做的事情就只剩下開發(fā)一個授權服務器那么簡單,其他的工作都可以交給云服務組件來解決。目前,已接入七牛用戶中,包括像螢石、大華股份、華邁千里眼、中興等。
本次活動七牛還發(fā)布了DORA數據處理平臺,DORA是基于容器技術的數據處理平臺,擁有七牛自主研發(fā)的容器調度系統和任務隊列系統。容器技術具有輕量化的特性,讓DORA的計算資源伸縮更迅速,給軟件的升級流程、灰度發(fā)布、回滾等部署問題帶來很大便利。
容器調度系統性能高、可靠性高,為實現高效的計算力伸縮提供保障。這對每一個用戶來講,最直觀的價值是處理速度的提升以及有效保障自有業(yè)務的高可用。任務隊列系統引入了公共隊列和私有隊列的概念。公共隊列采用先來先用的原則。對于成本優(yōu)先的用戶,可以考慮這種方式。只要合理地安排好數據處理的時間段,避免數據處理高峰期,充分利用共有隊列,就可以有效降低數據處理成本。而私有隊列則可以幫助用戶解決任務優(yōu)先級的問題。
DORA平臺在數據處理方面主要具有以下幾個優(yōu)勢:
就近無縫對接對象存儲服務;
處理單元微服務化以及管道機制的引入,大大增加了業(yè)務實現的自由度;
實時任務與異步任務結合,讓用戶的各種業(yè)務場景都得以靈活實現。
活動上雷鋒網編輯也參與了對七牛CEO許式偉的群訪,他表示七牛要從一個單品公司,變成一個有一系列產品線的公司。之前的七牛一直采取的是單品競爭策略,以云存儲最為外界所知,發(fā)展到目前已經擁有28萬用戶。許式偉認為現在已經到了橫向擴展的時候了。
七牛會逐漸變成一個開放平臺(PaaS),在組件即服務的策略下面,引入更多的開發(fā)者為平臺開發(fā)各類功能的組件,在收入上二者分成。目前已經接入了幾家廠商,但還沒有完成開放。
雖然是橫向擴展,但許式偉表示并未放棄單品策略,而是找一些點切入,形成優(yōu)勢。
技術上一直具有先見之明的許式偉(在Go語言的應用上就是明證),在新技術的使用上顯得既謹慎又冒險,比如針對火熱的容器云技術七牛推出了DORA平臺,但也并未All In。
以上就是七牛在本次活動發(fā)布的主要內容,活動主要的時間其實是給了數十位嘉賓,主要是圍繞大數據、云計算、創(chuàng)業(yè)、投資等領域的一系列演講,在此便不多贅述。有關七牛的未來發(fā)展雷鋒網將持續(xù)關注。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