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本文作者: 溫曉樺 | 2015-12-14 18:15 |
外媒Venturebeat報道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會見到“自動化設備”的激增——這些設備能夠探測周圍的環(huán)境、自身的狀態(tài)、主動分析被輸入的數據,以及根據數據分析自動做出決策和反饋操作。
據估計,到了2020年,接入互聯網的設備將達到500億。狗項圈、咖啡機、窗戶等都會出乎意料地成為智能設備。那么,這意味著到時會有數以億計的傳感器和大量的設備出現,使得人工操作應接不暇。因此,設備能夠進行自動化運行是必不可少的功能特性。然而,如今似乎有種種跡象表明,2016年將會引爆“自動化設備”的發(fā)展。
以下,便是一些值得關注的自動化公司和產品技術:
總部位于美國圣何塞的Viv是一個人工智能平臺,能夠在短時間內連接全球數百萬款應用,被稱作Siri的替代品。Viv系統(tǒng)靈活,能夠處理復雜的過程,突破依靠語音控制的Siri。
Viv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企業(yè)和應用在使用這個平臺的過程中還能夠對其大腦進行開發(fā)——也就是說,Viv具有深度學習的性能。而基于該平臺的連接性,以后人們只需要通過聲音就能驅動和控制數百萬的應用。根據Viv創(chuàng)始人描述,他們希望打造出一個類似公共設施一樣的人工智能,人們使用它就像是獲取電力資源一樣。
Wit.ai與Viv類似,也是通過對語音的智能處理來將外部言語轉化成可供開發(fā)者搭建應用和設備利用的數據。這個軟件能在日常使用中學習人類語言,為開發(fā)者群體構建廣發(fā)的自然語言平臺,使得聲控無人機、機器人、智能家居成為可能。
Cohda Wireless的車對車(V2X)的技術能夠使路面上的汽車與其他汽車和道路上的智能基礎設施連接通信,共享安全、機動性和周圍環(huán)境的信息。
據介紹, Cohda Wireless依靠的是蜂窩網絡、WiFi和DRSC來實現通信,致力于幫助減少交通擁堵和避免事故的發(fā)生。而這類讓機器與機器之間實現直接無線通信的技術是優(yōu)化機器對外部進行感知和交流的關鍵。
Saffron技術最近被英特爾收購,主要為航空、保險、醫(yī)療和制造業(yè)等各行各業(yè)的設備改善決策的能力。Saffron位于舊金山,由前IBM知識管理與智能代理中心首席科學家創(chuàng)立于1999年。
據介紹,Saffron通過從多個來源接收數據,然后利用背景記憶能力快速地識別出數據包含的信息。而英特爾計劃將這些技術直接植入芯片,那么未來的設備也許就能自主完成大量學習和決策的工作,而不需要依靠外部系統(tǒng)服務。
IBM的沃森開發(fā)者云已經擁有業(yè)界最大的應用編程接口(API)組合。開發(fā)者可以將自己的數據與其他人的數據結合起來獲得新的發(fā)現,加強學習。同樣地,IBM希望通過自身的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和認知能力來為應用程序創(chuàng)造一個平臺,打破信息共享的障礙。
沃森的合作伙伴能夠利用IBM的資源,以及和社區(qū)內其他個體進行合作來構建平臺智能。
Edge3 Technologies是亞利桑那州坦佩市的一家視覺分析公司,主要為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開發(fā)軟件。其技術可監(jiān)控、映射司機及乘客的行為,檢測他們的身份、知覺水平、心率等其他變量。
這些因素能夠使半自動駕駛系統(tǒng)生效,同時保證駕駛員能夠操控汽車。此外,該公司表示,利用2D攝像頭不僅能夠實現以上功能,還將可應用于機器人的操控。
B+B SmartWorx硬件公司為機器對機器的網絡提供基礎設施。基于整合現有的設備和網絡技術的能力,B+B SmartWorx的產品可以匯集和轉換邊緣數據,將數據傳輸到有需要的地方,使網絡能夠進行自我適應,并發(fā)展成更智能、自主,能夠快速響應和決策的系統(tǒng)。
無需對細節(jié)技術具備專業(yè)級水平,Filament可讓不大懂IT的人也能夠構建簡單的網絡界面,并部署一個覆蓋范圍高達10英里的無線網絡。這些網絡不依賴于WiFi或蜂窩網絡連接運行。不僅如此,用戶還可以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 通過Blockchain和數字智能證書來出售其網絡和設備的訪問權限來將Filament網絡貨幣化。
按照Filament創(chuàng)始人的設想,這些由用戶創(chuàng)造出來的加密網絡可以為智能城市的發(fā)展提供動力。
via VB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