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作者: 張馳 | 2016-10-11 22:52 | 專題:IROS 2016 | 見證機器人領域最頂級的國際會議 |
國際頂級機器人會議IROS,除了有學術交流,還設有機器人比賽環(huán)節(jié)。雷鋒網(wǎng)此前曾介紹,機器人比賽分抓取與操作(Grasping and Manipulation)競賽,人形機器人應用挑戰(zhàn)賽和自主無人機競速挑戰(zhàn)賽。10月11日下午,抓取與操作競賽正式開始。
比賽分成Hand-in-Hand(由志愿者用機器手完成任務),自主(由機械臂加機械手自行完成任務),以及模擬(Simulation)三部分(track)。其中前兩部分又再分為操作(主要有插吸管,灑鹽,釘釘子,剪紙等任務)和取放(pick-and-place)兩種。今天下午比的是前兩部分的操作任務。
在這一類比賽中,會由志愿者先觀看預錄的視頻,然后抓住機械手來完成視頻中所示的任務,期間參賽者只能準備道具,不能再做出任何指示。
上圖所示的是意大利比薩大學UNIPI-IIT-QB團隊的機器手,它正在握住一把剪刀。這只機械手完全模仿人類的手,操作很簡單,按下背部的一個按鈕即可握住手,動作比較簡單。根據(jù)按的力度不同,機械手的握力也會不同。
其操作方式如下圖所示。
下圖是比賽志愿者用UNIPI的機械手剪紙。
比賽組織者孫宇教授告訴雷鋒網(wǎng),剪紙是所有任務中最難的一項。握住剪刀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再做出裁剪的動作更是難上加難。由于觀看者都是懂行的人,當UNIPI完成剪紙任務時,圍觀的群眾爆發(fā)出一陣歡呼場。他們只花了不到半個小時就完成了任務,是所有團隊中用時最短的。
下圖中的機械手來自國內(nèi)的Dorabot團隊。這是深圳一家機器人初創(chuàng)公司,創(chuàng)始人張浩告訴雷鋒網(wǎng),這次參加比賽就是來玩的。
下圖是工作人員用Dorabot的機械手拔插座。
這一輪比賽中,他們也完成了所有的任務,僅比UNIPI略慢一些。
下圖是使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機械手剪紙。
它可以被稱為機械手中的“海盜”,因為沒有用手指,而是用的兩根勾子(如下圖)。這種設計也讓它在抓吸管和小瓶子上操作起來并不容易。比賽中這只隊伍試錯的次數(shù)不少。
下圖是來自國內(nèi)東北大學的機械手。團隊有兩人,其中之一的陳洋告訴雷鋒網(wǎng),他們用了自己開發(fā)的電機,成本很低。但手的一個缺點是載重較低,所以陳洋他們放棄了用錘子釘釘子的環(huán)節(jié)。另一個未完成的任務是剪紙。
下圖是用東北大學的機械手拔插頭。
另一支國內(nèi)的團隊來自清華大學。相比東北大學的二人組合,清華大學還有老師帶隊,顯得壕很多。他們的機械手類似夾子,但可能載重較小,在夾錘子時失敗了很多次,急得韓國的志愿者妹子都快哭了。
下圖是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團隊的機械手,或許是前期調(diào)試沒做好,它沒能完成所有的任務,很快就開始為下一場比賽做準備。
在人工用機械手做任務之后,是自主操作比賽。這一部分要求機械手配合機械臂,完全自主地完成與上一輪同樣的任務。由于不會有人類協(xié)助,難度也大很大,這里也會用上機器視覺方面的技術。東北大學和UNIPI團隊由于沒有準備機械臂,所以也沒有參加這一輪的比賽。
下圖是Dorabot團隊在做抓起毛巾放在鐵架上的任務。他們用的機械臂是Universal Arm家的產(chǎn)品。
下圖是用勺子在杯中做出攪拌動作。
張浩告訴雷鋒網(wǎng),由于錘子太重,機械手在自主任務中幾乎試一次壞一次,所以他們放棄了釘釘子任務。另一個未完成的任務是剪紙。即便如此,他們也是自主任務中完成最好的團隊了。
清華大學團隊的機械臂用的是baxter家的產(chǎn)品,但沒有用上自己開發(fā)的機構手。下圖是在進行自主拔USB電燈的任務。
下圖是清華團隊在做灑鹽任務,但由于機械臂沒能產(chǎn)生震動效果,鹽使終灑不出來,只能緩慢地左右搖擺,但效果不佳。
在自主任務中新加入的團隊是韓國的成均館大學,下圖是他們用機械臂嘗試攪拌的任務。
成均館的比賽也不算順利,或許是他們的機械手太大,在抓取上也進行的很困難。比賽中甚至還發(fā)生了驚險的一幕,機械臂突然暴走,在失控中縮成一團,好在沒有傷到人??磥碜隹蒲幸矔媾R人身安全危險。
下圖是科羅拉多大學的機械臂,他們換上了另一只三根手指的機械手。在雷鋒網(wǎng)多次觀看中,他們的任務都沒有完成,每次都是差一點,可見自主任務有多難。
最后是落寞的喬治梅森大學團隊和評分員。這一團隊用的也是baxter,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們的機構臂始終無法正常工作。在隔壁團隊的熱鬧中,他們始終堅持調(diào)試。在我離開現(xiàn)場時,他們還是沒能開始做任務。
如果是對機器人不太了解的人在現(xiàn)場觀看比賽,很可能生出“這就是機器人比賽嗎”的感想。因為機械手機械臂,以及操作者都看起來笨拙到可愛,很容易打破一個人對機器人天真的幻想,也再不會擔心毀滅人類這樣的預言。雷鋒網(wǎng)一位同事評論說,全世界最聰明的人都在努力讓機器可以剪紙、倒鹽、舀豆子,還做得很艱難,“看完用左手摸了摸自己的右手,覺得它們至少值兩個億”。
但這也是需要機器人比賽的原因。正因為機器的能力與我們對它的需求之間存在差距,就更需要比賽來推動對技術的研究。至少每個參賽者都為自己克服了難關而感動開心。
現(xiàn)在IROS上的機器人比賽才剛剛開始,接下來還有無人機與人形機器人比賽。抓取與操作競賽的結果則會在兩天后公布,請持續(xù)關注雷鋒網(wǎng)的報道。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