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作者: 張馳 | 2016-11-22 23:30 |
2003年,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式完成。盡管這一項目當時耗資30億美元,但也帶動了測序技術的進步,現在基因測序的成本已經驟降到了1000美元內。
基因組學這一領域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國內外均出現了新的商業(yè)模式以及大批初創(chuàng)公司,基因數據也得到了增長,對數據的應用也有了眾多令人振奮的成果。分析公司CB Insights最近分析了近年涌現的基因科技公司,總結了兩種類別,并預測了一些發(fā)展機會。
多數基因公司逃不過兩個類別。
第一個類別的公司服務從收集樣本到分析數據的各個步驟。具體來說就是樣本收集,測序以及軟件等三步,在這之后才是基于基因數據的服務。
每一步都有自己的難點和優(yōu)勢。樣本收集很難規(guī)模化,但這一領域的公司能與消費者建立更深的聯系,從而幫助公司賣出額外服務?;驕y序已經有了一些巨頭公司,比如國外的Illumina和國內和華大基因,他們很難被替代,但只有測序才能自己掌握數據。分析是一種輕資產模式,但很難獲得必要的訓練數據集,而且既懂生物又懂計算機的復合型人才很難找。
第二個類別是,公司是否能給用戶帶來健康指導,或者其應用是否是醫(yī)療相關的。這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比如政府監(jiān)管,應用于醫(yī)療必然要獲得相關的認證。
最新的領域,是朝著這兩個目標前進的公司,用基因型指導醫(yī)療與健康??梢灶A期的是,隨著對遺傳學的臨床意義有更多了解后,這塊的發(fā)展會更快。
用這兩個類別,可以將公司進行分類,比較他們是更偏重數據收集、測序及軟件分析,還是更關注醫(yī)療健康應用。比如,目前已有公司在基于血液的診斷測試中檢測循環(huán)DNA,以此檢測癌癥的早期跡象,這類公司傾向于在所有堆疊工作之上,關注醫(yī)療相關的部分。
Illumina作為國際領先的基因測序公司,其動向也可以看出新的領域與方向。這家公司自己就是基因類公司最活躍的投資者之一,還成立了風投基金和加速器。從2014年到2016年,Illumina明顯加大了對基因類公司的投資,參與到了一些有潛力的新興公司的融資中,而且目前一共參與了40次融資。
Illumina幾乎投資了我們熟知的所有國外知名基因類公司,如23andMe、Oxford Nanopore和Human Longevity,除了上面提到的第一類公司,它還向第二類公司投資,比如Grail(專注樣本收集和診斷)以及Helix(直接為消費者提供測序服務和健康咨詢)。
基因組學給出的想像空間很大,但要記住的是,行業(yè)還處在早期階段。從CB Insights掌握的投資數據中可以看到,2015年基因類公司的融資數量首次突破了100,但資金更多是流向了少數公司,成長最快的也是早期階段的公司。
除此之外,我們對基因如何表達的理解也在不斷改變,一組醫(yī)學研究可能得出一個結論,另一組研究卻會得出相反的結論。建立基因數據是需要做的第一步,但了解這些基因如何表達以及其相互作用,目前我們所知甚少,更不論依據數據采取行動了。
不過隨著新軟件和基于基因數據的治療措施逐漸被開發(fā)出來,這一領域還存在一些機會:
基于遺傳編碼和潛在藥物反應進行精準醫(yī)療;
遺傳咨詢,幫助普通用戶了解基因數據,從而做出一些治療決定;
隨著對基因如何表達的理解增多,可以用基因編輯以修復突變;
把DNA用于計算機應用,比如在更小的空間存儲更多信息;
遺傳學作為一種生物識別方式,可以開發(fā)出更安全的系統(tǒng);
融入了遺傳學數據的生活方式規(guī)劃和訓練,可以更個性化。
技術創(chuàng)新正在變革醫(yī)療與健康產業(yè),雷鋒網持續(xù)關注醫(yī)療領域出現的軟硬件創(chuàng)新,包括設備、數據,抑或對他們的創(chuàng)新運用。目前我們在招募醫(yī)療健康領域作者,負責采寫報道醫(yī)療科技領域的企業(yè)與牛人。簡歷投遞至 zhangchi@leiphone.com。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