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吳優(yōu) | 2022-05-20 21:35 |
今日,安防CIS(CMOS圖像傳感器)龍頭公司思特威成功登陸科創(chuàng)板,此次公開發(fā)行4001萬股,每股定價31.51元,預計募資28.20億元。截止今天下午收盤為止,思特威每股價格56.66元,市值達226.65億。
思特威招股說明書披露,公司計劃募資金額26%用于研發(fā)中心設備與系統建設項目,14.5%用作思特威(昆山)電子科有限公司圖像傳感器芯片測試項目,31.5%用作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升級及產業(yè)化項目,剩余28%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預計投資分三年進行,第一年至第三年分別投資86932.15萬元、62473.17萬元和53637.98萬元。
思特威的照顧說明書顯示,思特威的CIS芯片出貨量在安防領域全球第一,智能手機和汽車方面尚未占據打入市場,同時研發(fā)占比在逐年下滑,毛利率低于同行平均水平,供應商和客戶集中度高,風險較大。
安防CIS出貨量全球第一,研發(fā)占比逐年下滑
思特威是一家從事CIS芯片研發(fā)、設計和銷售的高新技術公司。CIS是攝像頭模組的關鍵,直接決定攝像頭成像品質,上世紀90年代,CIS技術取得進展逐漸替代CCD圖像傳感器,直到今天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
與CCD圖像傳感器相比,CIS批量生產成本更低、尺寸更小,同時具備低功耗優(yōu)勢。
在CIS領域,目前國外有索尼、三星等IDM廠商依靠多年積累的技術儲備,長期占領市場前列。據Frost&Sullivan數據統計,2020年索尼CIS銷售收入達到70.1億美元,位列市場第一,出貨量達16.0億顆,位列市場第二。國內豪威、格科微2020年CIS銷售收入達到20.3億美元和8.5億美元,分別位居市場第三和第四,出貨量達10.0億顆和20.4億顆,分別位居市場第四和第一。
思特威在安防監(jiān)控細分市場優(yōu)勢明顯,據Frost&Sullivan統計,2020年,思特威在安防監(jiān)控領域實現1.46億顆CIS出貨,出貨量位居世界第一,銷售額市場份額占比22.18%,而單價較高的索尼,銷售額市場份額達到24.84%,相差不大。
報告期內,思特威營業(yè)收入主要來源于安防監(jiān)控領域,從產品收入看, 來源于安防監(jiān)控領域收入的占比分別為 98.44%、92.62%、82.13%和 72.82%,
除了安防領域,思特威的產品也應用在機器視覺、智能車載電子等眾多高科技領域,其中大華股份、大疆創(chuàng)新、宇視科技、普聯技術、天地偉業(yè)、網易有道、科沃斯等品牌的終端產品中都有使用到其CIS。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手機才是CIS最大的下游應用市場,車載電子市場也正在興起,思特威要想保持住其競爭力需要加大在智能手機和智能車載市場的研發(fā)投入。
觀察思特威2018年至2020年研發(fā)費用投入,分別為9336.08萬元、1222.22萬元及10843.82萬元,雖然整體看來研發(fā)費用在上升,但占營業(yè)額收入比例分別為28.76%、18.00%及7.10%,呈逐年下滑趨勢。與同行公司相比,研發(fā)費用率也偏低。
在人員構成上,思特威本科及以上員工達349人,占51.78%,大專及以下員工站48.22%,研發(fā)人員266人,占總人數比例約39.47%,而其同行格科微登陸科創(chuàng)板時研發(fā)人員376名,占員工總數46.48%。
未來想要在智能手機或車載領域拓展市場,意味著既要打破技術壁壘,又要順應快速迭代升級,還需要從人員和資金上持續(xù)進行大量研發(fā)投入,不斷創(chuàng)新。
供應商和客戶集中度較高,毛利率較同行偏低
供應商集中度高是思特威面臨的風險之一。
與競爭對手索尼、三星不同,思特威沒有自己的代工廠,其CIS芯片需要找到對應的晶圓廠進行制造,由于建設晶圓廠投入大,難度高,全球范圍內可以選擇的晶圓廠數量有限,思特威不得不面臨供應商集中度高的風險。
招股說明書披露,報告期內,思特威與主要供應商保持穩(wěn)定的采購關系,2018 年度、2019 年度、2020 年度及 2021 年 1-9月,公司向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金額分別為 30,494.10 萬元、49,813.64 萬元、137,479.57 萬元和 142,340.60 萬元,占采購總金額的比例分別為 99.58%、97.66%、92.11%和 85.89%,供應商集中度較高。
在客戶方面,思特威也與主要客戶保持穩(wěn)定的銷售關系,2018 年度、2019 年度、2020 年度及 2021 年 1-9 月,公司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分別為31,419.69 萬元、60,383.62 萬元、120,956.78 萬元及 160,790.05 萬元,占銷售總金額的比例分別為 96.79%、88.91%、79.20%及 78.72%,對主要客戶的銷售比例較高。
思特威在招股書中表示,主要是因為思特威的直銷客戶一般選擇業(yè)內知名的終端品牌客戶,其他終端客戶則通過行業(yè)知名的經銷商來供貨和服務,這一策略使得客戶集中度占比較高。這意味著如果某一銷售占比較高的客戶在與思特威的合作商出現波動,業(yè)績也將出現明顯波動。
另外,2018 年度、2019 年度、2020年度及2021年1-9月,思特威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2.73%、18.14%、20.88%及29.76%,平均毛利率為20.38%,低于其同行格科微近幾年的平均毛利率26.44%。思特威解釋,毛利率低于可比公司是暫時性的,原因是思特威為抓住下游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的機遇,大批量投產以保證客戶供應,導致前期成本偏高。隨著產品的持續(xù)優(yōu)化及迭代,思特威報告期毛利率持續(xù)提升。
曾拆除紅籌架構,與香港智感微身份互換
在上市科創(chuàng)板之前,思特威經歷過重大資產重組。
為了支持思特威業(yè)務發(fā)展,思特威曾于2017年6月開始搭建紅籌架構,構建以開曼思特威作為境外融資及持股平臺,以香港智感微、思特威有限作為核心業(yè)務經營主體的紅籌架構。
之后為了實施回歸A股發(fā)行上市計劃,于2020年6月開始拆除紅籌架構,并于三個月后完成拆除,思特威和香港智感微的身份也發(fā)生了互換,此前思特威是智感微的子公司,現在后者成為前者的子公司。香港智感微此前承擔的晶圓采購、委外生產和對外銷售的職能逐漸由思特威承擔,香港智感微只負責在香港的銷售渠道。
在拆除紅籌架構之后,思特威吸引了包括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二期、紅杉、小米產業(yè)基金、聯想科技、大華股份等在內的近20家機構入股。其中,大華股份是思特威的前五大客戶之一。
科創(chuàng)板的設立為許多半導體公司提供了市場機會,半導體公司占據半壁江山,思特威拆除紅籌架構后在科創(chuàng)板上市,也證明了現階段正是在國內發(fā)展半導體產業(yè)的好時機。(雷峰網(公眾號:雷峰網))
相關文章:
獅子大開口還是胸有成竹?軟銀力推Arm估值600億啟動IPO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