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三川 | 2016-12-12 17:59 |
繼去年成立“能源突破聯(lián)盟”之后,比爾·蓋茨、馬云等全球頂級企業(yè)家又有新動作。美國時間昨晚,“突破能源風險投資基金”( 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 fund,“BEV”)宣告成立。它初始資金募集超 10 億美元,將會專注于清潔能源創(chuàng)新項目。該能源基金將于 2017 年開始投資項目,并持續(xù)運營 20 年。
BEV 的主席由蓋茨本人擔任,他“預計”會積極參與其項目與活動。他表示:
“清潔能源的基礎研究已有強大的公共投資基礎。能與這些投資人一起,(以風投形式)為該領域添磚加瓦,我感到榮幸。我們的目標是,培育出下一代為世界提供可靠、價格實惠、零排放能源的企業(yè)。我們對任何能產生便宜、清潔、可靠能源的技術都敞開大門。”
BEV 的董事會成員包括:馬云,亞馬遜創(chuàng)始人及 CEO 貝索斯(Jeff Bezos),印度瑞來斯實業(yè)公司主席穆凱什·阿姆巴尼(Mukesh Ambani),SAP 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 Hasso Plattner,前能源對沖基金經理 John Arnold,風險投資人John Doerr 和 Vinod Khosla。根據(jù)彭博社和福布斯的估計,這伙人的資產凈值接近 1700 億美元。
比爾·蓋茨這些年一直在為清潔能源奔走。去年,他重申了對清潔能源科技的投資意向,并表示愿意增投 10 億美元。在巴黎舉辦的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他參與組織了以清潔能源技術研發(fā)為主題的公共投資項目 Mission Innovation (“創(chuàng)新使命”),它由各國政府組織成立,直接涉及資金至少數(shù)十億美元。該項目承諾,各成員國將于 2020 年前把清潔能源研發(fā)預算翻倍。
參與“創(chuàng)新使命”的各成員國領導人、以及比爾·蓋茨的合照
包含“創(chuàng)新使命”成員國(綠色)的世界地圖。中國也是其成員。
同樣在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蓋茨還牽頭馬云、扎克伯格、貝索斯等 28 位全球頂級富豪或家族,宣布成立“能源突破聯(lián)盟”(Breakthrough Energy Coalition)。“能源突破聯(lián)盟”將在私人投資領域,與公共投資領域的“創(chuàng)新使命”雙管齊下,推動清潔能源技術的發(fā)展。此次新成立的“能源突破風險投資基金”,便是“能源突破聯(lián)盟”的最新動作,多名“聯(lián)盟”成員參與并發(fā)起該基金。馬云之外,國內的潘石屹、張欣夫婦與沈南鵬也參與了“聯(lián)盟”,但截至目前,雷鋒網尚無他們參與新成立基金的消息。
“突破能源聯(lián)盟”的 logo
“突破能源聯(lián)盟”的部分投資人。左下:貝索斯、馬云。右下:比爾·蓋茨、孫正義。右上(從右至左):理查德·布蘭森,索羅斯,扎克伯格夫婦。
當談到成立“聯(lián)盟”的初衷,蓋茨表示,他對很多氣候變化討論中“技術”的缺席感到驚訝。蓋茨認為,清潔能源技術的進步是一個關鍵解決辦法。這可以減少由化石能源過渡到新能源帶來的經濟負擔,讓清潔能源替代碳排放傳統(tǒng)能源,變成市場規(guī)律主導的“自然”過程(雷鋒網按,清潔能源成本降低,甚至低于化石能源,于是發(fā)電企業(yè)自發(fā)轉向清潔能源)。
最近一波對清潔能源領域的投資,讓風投損失慘重。MIT 七月發(fā)表的一項研究表明,2006-2011 年間, 風投公司對該領域投資超 250 億美元,但損失過半。該研究對軟件、醫(yī)藥和清潔能源三個領域的風投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清潔能源的風險回報比遠遠大于另外兩者——研究成果無法規(guī)?;葡蚴袌龅陌咐缺冉允?,使它成為最“不劃算”的風險投資。該研究認為,雙方需求的錯配是導致風投虧損的主要原因——新能源公司成長周期長、供應鏈不成熟、被收購機會渺茫;而風投要的是中短期回報。因此,它總結道,現(xiàn)有的風投模式完全不適合清潔能源行業(yè)。清潔能源研究在初期,基本只能靠政府撥款。
這導致投資人對清潔能源敬而遠之。 2011 年至今,該領域的私營機構投資十分有限。于是,蓋茨以及“突破聯(lián)盟”和“突破基金”的投資人,想通過大規(guī)模、長期的私有投資來解決這一問題。蓋茨承認這里面的挑戰(zhàn)——投資清潔能源遠比投資信息技術要難,他表示:
“(傳統(tǒng)風投)人們認為你把 5000 萬美元扔給某家公司就行了,兩年后再來看出了什么成績。但在能源領域,完全不是這樣?!毖韵轮馐?,很多基礎性的能源研究,可能根本得不到能夠商業(yè)化的成果,更不要提短期投資回報。
“突破基金”投資人之一的 John Arnold 表示:
“有耐心的資本,長達 20 年的基金,不需短期回報;這三者相加使‘突破基金’有更長遠的眼界。我們可以投資現(xiàn)有風投模式不會投、不敢投的技術?!?/p>
對沖基金公司 Centaurus Advisors 創(chuàng)始人 John Arnold
而這,是只有“突破聯(lián)盟”和“突破基金”才有的底氣,多虧了它由各國頂級企業(yè)家和富(tu)豪(hao)組成的全明星陣容。這些人不滿足于和“普通”投資人競爭,要做只做這個級別的企業(yè)家才做得到的大手筆?!巴黄坡?lián)盟”和“突破基金”,事實上是全世界最頂級的投資人俱樂部。他們的“風投”模式恐怕無法復制。
蓋茨還認為,這里面有巨大的機會:相比其他,清潔能源是一個相對“不擁擠”的投資領域。極少風投公司,有那耐心、恒心做長達 20 年的投資項目,但蓋茨、馬云他們可以。
蓋茨說:“這是一個如此巨大的市場。假設你能在全球占有一塊較大的份額,市場價值會極其得高?!?strong>“突破基金”預計,到 2040 年,全球能源市場會增長三分之一,總值達到 6 萬億美元左右。
在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突破聯(lián)盟”和“創(chuàng)新使命”的同時成立頗令人遐想——事實便是如此,“突破聯(lián)盟”和“突破基金”的資金,將與公共投資互補。目前,來自政府的公共投資,是清潔能源領域取得技術突破所仰仗的唯一資金來源,其他來源根本不形成規(guī)模。這主要是通過對公立研究部門和大學的資助。在某些清潔能源細分領域,比如電池和太陽能板,政府投資對行業(yè)技術進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比如我國光伏產業(yè)。但同時也導致了一系列問題,比如產能過剩和民營資本“擠出”,雷鋒網按)。而私有資本往往挑選技術半成熟、即將市場化的時機入場,這看似“滑頭”,但其實至關重要。斯坦福大學教授 Arun Majumdar 表示:
“在像斯坦福、MIT,加州伯克利這樣的大學,或者其他研究機構,比如國家研究院,你需要巨額投資才能把研究成果從實驗室里面搞出來,進行市場化的探索。這后期的應用探索其實也包含大量的研究?!?/p>
可以預見,全球對清潔能源研究的投入,將被拉升到全新水平。
“突破基金”會根據(jù)相關技術的前景,孵化新公司。投資并不會局限在特定領域和階段?;饡紤]一系列的能源細分領域——包括發(fā)電、能源存儲、運輸、工業(yè)系統(tǒng)應用、農業(yè)和能源系統(tǒng)效率優(yōu)化;還有各個發(fā)展階段——從進行早期技術探索的初創(chuàng)公司,到即將進行新技術市場化的能源公司,都是潛在投資對象。如上文提到,基金的目標并不是短期回報。而是尋找那些掌握最有潛力的能源技術的初創(chuàng)公司,支持能在明天徹底改變世界能源格局的技術。他們理解這其中的風險和極長的投資周期。
上圖來自“突破聯(lián)盟”官網,介紹了“突破基金”的投資標準:
對氣候的影響。我們會投資能把全球溫室氣體至少降低五億噸的技術。
吸收其他投資的能力。我們會投資有能力在“突破基金”和“突破聯(lián)盟”之外獲得融資的公司。
科學上的可行性。我們會投資,能使用現(xiàn)有科學進行概念論證的技術,證明它先進并且有意義。
填補空缺。我們會投資,需要“突破基金”的獨特優(yōu)勢的公司。這包括耐性、科學判斷能力、靈活投資能力和遍布全球的關系網。
蓋茨認為,他們推動清潔、可靠、價格實惠的清潔能源的努力,能否成功其實并不取決于“突破基金”當下的 10 億美元,而是要發(fā)展一系列戰(zhàn)略合作伙伴。他本人就打算充分利用個人影響力,勸說能源巨頭們“上船”。與此同時,“突破基金”將會與各路投資人、各國政府、研究機構和伙伴企業(yè)合作,雇傭業(yè)內頂級專家為其服務,確?;鹫莆兆銐虻膶I(yè)知識和判斷力。
隨著“突破聯(lián)盟”和“基金”的運作,他們會積累對世界能源技術格局、清潔能源發(fā)展的理解。他們表示,將會把獲得的“技術創(chuàng)新格局”信息與全世界的投資者分享。這樣,感興趣的機構或獨立投資人可以加入這股“清潔能源投資大潮”,加速零碳排放那一天的到來。
上圖為“突破聯(lián)盟”對“技術創(chuàng)新格局”的解釋:“為提供可持續(xù)、可靠、價格實惠的能源,需要突破的五個核心技術領域——電力、交通、農業(yè)、制造、建筑?!?/p>
雷鋒網還獲得消息,在該基金的第一波投資中,能源儲存很有可能是熱點。更高效率、成本更低的存儲方案,使類似于太陽能和風能的間歇清潔能源更加可用。接下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的電池“黑科技”。
感興趣的讀者,請點此進入“突破聯(lián)盟”官網。
【招聘】雷鋒網堅持在人工智能、無人駕駛、VR/AR、Fintech、未來醫(yī)療等領域第一時間提供海外科技動態(tài)與資訊。我們需要若干關注國際新聞、具有一定的科技新聞選題能力,翻譯及寫作能力優(yōu)良的外翻編輯加入。
簡歷投遞至guoyixin@leiphone.com,工作地 深圳;或投遞至wudexin@leiphone.com,工作地 北京。
相關文章:
霧霾太重?馬云蓋茨發(fā)起數(shù)十億美元清潔能源項目 | 雷鋒早報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