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亮相5個月之后,小米電視4 在5月18日正式對外發(fā)布。
早在今年1月的 CES,這款主打“超薄”的電視就已經出現(xiàn)在了小米的展臺上。之所以等這么久,據小米負責人王川向雷鋒網透露,是良率問題。
配置方面,除了官方一直強調的4.9mm機身以外,小米電視4 共有49英寸、55英寸和分體設計的65英寸3款機型,全線搭載了三星和 LG 的 4K 屏幕;Amlogic T966 4核64位旗艦處理器;以及 802.11ac 雙頻WiFi。
而在內存組合方面,49英寸、55英寸的機型為2GB+8GB,65英寸升級為3GB+32GB。價格則分別為3499元、3999元、9999元。
發(fā)布會結束后,王川接受了包括雷鋒網在內的數(shù)家媒體采訪,以下為對話實錄,雷鋒網做了不修改原意的刪減。
記者:小米電視4 這款產品1月初就出來了,為什么現(xiàn)在才發(fā)布?
王川:主要是成本的原因。我們的產品其實1月份就已經非常成熟了,只是良率和成本問題,我們過去五個月就是要把良率提上去,現(xiàn)在良率達到了90%。
如果10%的良率,需要賣10倍的價錢才能保平。但如果你能達到百分之百的良率,十分之一的價錢就可以賣。
記者:小米電視只能與生態(tài)鏈的設備互聯(lián)嗎?
王川:不是,我們實際上做了一個開放平臺,希望第三方也能夠接進來,只要能接入WiFi就可以接入到我們的系統(tǒng)來,不一定都是小米的設備。
記者:小米電視的語音識別必須得有一個遙控器才可以?
王川:遙控器是我今天看到的最好的電視交互設備,現(xiàn)在還看不到有比遙控器更好的方式來控制電視設備,可能未來可以直接用語言去講。
不用遙控器本身是遠場識別,遙控是近場識別,遠場識別的核心是怎么能夠保證喚醒率和在遠距離的識別率,但是周圍有很多噪聲,對于識別都會產生干擾。
就今天的技術水平,近場比遠場的識別度還是高很多。如果電視本身帶有遠場的話,麥克風會受電視聲音的很大干擾,你需要使用很多技術解決這個問題,這里有很多很復雜的技術。我今天沒有看到這個技術成熟到用戶真心能用的程度。
記者:技術難點是什么?音箱有沒有可能成為手機之外的第二大流量入口?
王川:這個問題我真沒想過。不一定,我覺得電視也是。你一直了解的是亞馬遜做了echo,今天他們也做了一個帶屏幕的echo,電視不就是一個帶屏幕的echo嗎?
記者:在你看來,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是什么?
王川:我認為會有很多個中心。不同的房間不一樣,不同的場景下也不一樣。它不是一個中心,是多個中心,但是它有中心,不是每個設備都帶交互能力的。
記者:手機呢?
王川:手機的我們做了,但是用戶的使用習慣不太愿意(改變),因為手機的操作其實挺麻煩的。今天如果我在看電視的時候,遙控器就在身邊,我只要拿起來說掃地機器人去掃地,一步就可以了。語音是有穿透性的,它直接穿透了這些層級的裁量。
記者:小米電視使用了很多合作伙伴的技術,甚至同一個技術用了兩家公司,為什么?
王川:在不同區(qū)域下測識別率,大家表現(xiàn)不太一樣。有些家在某一個區(qū)域做得很好,有些就做得很差。語音是非常復雜廣泛的,它沒有聽過就識別不了,沒有處理過也識別不了。
今天的語音技術發(fā)生了突變。訊飛做了20年,它講自己的識別率達到了97%,而百度、搜狗做語音識別不到五年,他們的識別率也都是97%。
核心問題是以前的語音識別是靠算法的不斷優(yōu)化來提升準確度,而在五年前,大家開始用深度學習去訓練,這個變化就突然把大家拉到了同一個起跑線上。以前那些算法都沒用了,今天重頭來進行深度學習。
記者:小米為什么不自己做?
王川:在很多領域小米是不可能做的,就是做也做不好的,比如說訂個票,這件事我是絕對做不過這些票房軟件的,這些我們就不可能碰。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