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作者: 趙青暉 | 2016-08-16 00:40 | 專題:CCF-GAIR | 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 |
機器人還是要聚焦到垂直領域來把它做透。
在8月13日的CCF-GAIR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上,大華樂橙的CEO梁磊參與了圍繞機器人商業(yè)化話題的圓桌論壇,并在論壇上說了這句話。在圓桌會議結束之后,雷鋒網與梁磊進行了簡短的談話,了解了一些他們做機器人的故事以及他對家庭機器人未來前景的看法。
梁磊在CCF-GAIR峰會上
本來我們是一個to B工業(yè)領域的企業(yè),我們在以前做工業(yè)級領域市場的時候就在想,我們有這么好的工業(yè)的技術,為什么不可以用在民用市場上,進入消費者領域呢?所以為了民用消費市場而有了樂橙的品牌。
梁磊告訴雷鋒網,在最開始關注to C市場的時候,他們就在考慮圍繞著視頻領域在監(jiān)控、安防以外延伸更多的功能,在調研了很多家用產品之后,發(fā)現(xiàn)家用視頻應用場景特別豐富,
很多用戶用視頻智能技術來看寵物、看小孩、看老人,所以他們決定基于用戶深挖一個產品,最后決定做母嬰領域。
我們做的不僅僅是一個有利于家長的機器人,而是一個真正對寶寶有幫助的產品。
去年五月份開始,樂橙開始研究育兒機器人的市場,然后開始調研,緊接著就著手機器人的研發(fā)。
做小樂機器人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工業(yè)級產品和消費級產品差距太大,特別是做母嬰產品。
梁磊說,首先在產品設計上就和工業(yè)級產品不在一個層次。比如做育兒機器人的產品,設計上樣式要呆萌可愛,要能吸引小孩興趣;產品外觀要設計得很圓潤,防止嬰兒被劃傷或砸傷;整個設計要保持一體化,沒有可拆分的小零件,因為小孩子喜歡拆的東西;外殼要選用食品級的材料,因為小孩子用嘴嘗未知物件的行為是常態(tài)……這些都是處于對兒童的保護考慮,對此梁磊頗有些吐苦水的味道:
所有的這些細節(jié)都是在做產品的時候一點一點的摸索出來的。當時光外觀開模就開了5個,當時我們找了洛可可做了設計,并且內部團隊也進行了設計工作,在設計完成之后還進行了內部PK。整個設計方向都在“呆萌造型”和“科技感”中間找權衡。
另外,對APP設計也是一個大問題。消費級用戶對APP交互的要求和做工業(yè)級產品也不一樣,拿母嬰產品來說,用戶更偏向粉色系、有童趣、可愛等等,跟工業(yè)級的偏藍色系的APP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小樂機器人
除了設計,還有定位問題。在母嬰領域,機器人到底要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當時我們在想,育兒機器人能代替父母嗎?小孩子在孤獨的時候一定就需要這樣一個機器人嗎?后來我們多次開會討論了這個事情,最終我們覺得,育兒機器人應該是“小朋友的好伙伴,父母的好幫手”。
梁磊認為,目前機器人除了定位在人工智能產品之外,更重要的是一個物聯(lián)網+互聯(lián)網的產品,它更需要大量且內容豐富的互聯(lián)網內容的提供,技術只是一個手段,更關鍵的是這個機器人怎么樣能夠幫助到父母。
梁磊說,他們詢問了一些專家的意見,甚至包括一些育兒專家,來探索育兒機器人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內容,最終,他們選擇了跟百度、喜馬拉雅、愛奇藝、新浪育兒的教育機構等合作提供了一系列的擴展應用的內容,做了一款典型的互聯(lián)網+物聯(lián)網的育兒機器人產品。
過去工程師大多都在專注做技術和試驗,所以在消費機器人應用和交互體驗上面確實遇到了一些瓶頸,走了一些彎路,但這些都是一個新生事物發(fā)展必須要經歷的階段。
在整個機器人市場,陪伴/情感/育兒類機器人的需求還沒有工業(yè)、服務機器人需求量那么大,很多人都對陪伴類機器人有所疑問:“我買這么個玩意回家能干嘛?”所以,想把這個市場普及開來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對于這個狀況,梁磊表示:
整個機器人領域現(xiàn)在都是處在初級階段,都還在培育期,離爆發(fā)期還有一段的距離,我們在最開始做育兒機器人的時候,就沒想著要像手機那種產品一樣,一上來就搞個千萬級別的銷量,這本來也不現(xiàn)實。我們的目標更多的是技術的積累和成長,并且這個“技術積累”不是單純的搞科研,而是需要一個場景,需要真實的用戶,然后再不斷完善這個層面或領域的技術,這也是一個培養(yǎng)用戶的過程。一個產業(yè)從萌芽到爆發(fā)都需要有一個過渡期,像多年前的智能手機、無人機一樣,最開始人們也不知道他們實質用途,等這個階段過去之后,可能就會有一些產品出現(xiàn)來加速普及這個市場,讓用戶知道,家里需要一個智能的東西來陪伴小孩子??傮w來說,未來發(fā)展前景還是好的,只不過現(xiàn)階段還沒到加速普及的階段。
他還拿功能機到智能機的過度來做比喻:
如果前期沒有諾基亞、摩托羅拉等那么多手機公司的技術沉淀,那么現(xiàn)在智能手機也不會普及。
除了技術沉淀之外,整個市場還需要培養(yǎng),需要一些“嘗鮮人士”的推動,家庭機器人的出現(xiàn),帶來的不僅僅是技術的變化,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的變化。
梁磊表示,做智能硬件本身就是帶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就像智能手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一樣,實質上是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家庭機器人的未來也會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但是在最開始,人們對智能手機并不覺得是一個迫切的需求,隨著智能手機技術的發(fā)展和最初用戶的推動,慢慢成為了一個“剛需”,當前的家庭機器人也一樣,目前家庭機器人還處于教育用戶的階段,未來也會成為另一個改變生活方式的物件。
等到機器人市場真正爆發(fā)的時候,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會有強者出現(xiàn),我們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從用戶的角度出發(fā),尋找客戶需求,盯著自己的垂直領域,把它做透。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