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雷鋒網(wǎng)按:這場戰(zhàn)爭到底誰能笑到最后?
也許未來某一天,新世代的孩子們會像現(xiàn)在不了解卡帶隨身聽的年輕人一樣,對有人駕駛汽車一無所知,想必這個話題會成為家庭出行時的好談資。
從字面意義上看,Auto(汽車)這個詞本就隱含了自動化的意思,因此,走向自動駕駛也是題中應有之意。雖然想在全球普及全自動駕駛,恐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各家公司早就摩拳擦掌向未來進發(fā)了。
當然,想徹底改變交通面貌是個需要砸大錢的生意,要實現(xiàn)自己的宏偉目標,企業(yè)要么背后有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金主,要么就得東奔西跑找風投籌錢。
要說“瘋狂融資”,最近的一筆要數(shù)深圳的 Roadstar.ai,它們在 A 輪融資中拿到了 1.28 億美元。這樣如砍瓜切菜般順利的大規(guī)模融資也讓人不禁心生疑問,這個行業(yè)到底還有多少拿錢拿到手軟的自動駕駛新創(chuàng)公司?
簡答來說,并沒有你想象中那么多。
在對融資超過 5000 萬美元的獨立新創(chuàng)公司進行一番盤點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借自動駕駛風口起飛的幸運兒們大致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搞傳感器技術的,它們的產品未來會被整合進自動駕駛系統(tǒng);另一類就是做“全?!避浻布墓?,它們的工作是將傳感器、機器學習軟件和控制機制等整合進綜合的自動駕駛系統(tǒng)。
下圖中的公司都是全棧分類下的佼佼者,圖中列出了它們的主攻領域、總部地址和融資額,資金排在第一位的是自動駕駛打車服務提供商 Zoox,它們已經(jīng)獲得 2.9 億美元投資。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它們都歸屬于全棧這個分類之下,但主攻方向并不完全相同。通常來說,這些公司會專注于打造更為廣義的技術平臺,未來的盈利模式一般是將技術售賣或授權給汽車制造商,或者干脆自己親自上陣,組建車隊運營自動駕駛出租車業(yè)務或其它交通服務項目。
傳感器這個細分領域下,也有自己的行業(yè)走勢。從下圖中我們能總結一二,那就是,大家基本都集中在一個方向上,能從風投手上籌到大錢的基本都在鉆研 LiDAR 技術,后者在自動駕駛系統(tǒng)中充當“眼睛”的角色。
融到 1.15 億美元的 CYNGN 正在將不同傳感器(包括 LiDAR)融合進自家的硬件陣列和軟件工具中,這家公司的團隊成員大多數(shù)來自當年的安卓 ROM 開發(fā)商 Cyanogen。
當然,大家并沒有一股腦都去做 LiDAR。Nauto 就在做智能行車記錄儀,它能記錄地圖數(shù)據(jù)并探測到駕駛員開車時是否分心;Autotalk 公司主抓專用短程通信技術(DSRC),為即將到來的 V2V 時代做準備;George Hotz 創(chuàng)辦的 Comma.ai,則憑借一款開源行車記錄儀拿到了 5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
與上面提到的一些全棧公司不同,許多傳感器公司已經(jīng)與汽車巨頭們搭上了線。舉例來說,Quanergy 就已經(jīng)有了德爾福、捷豹、奔馳、現(xiàn)代、雷諾-日產等重量級的合作伙伴與投資商,Innoviz 的固態(tài) LiDAR 技術則已經(jīng)被寶馬看上。
雖然雷達和 LiDAR 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但各家廠商依然在不斷創(chuàng)新。Oryx Vision 的“相干光雷達”系統(tǒng)就是雷達和 LiDAR 技術的結合體,它用激光來照亮前路,并能像雷達一樣接收反射回來的雷達波,而非 LiDAR 的光粒。相比單一的雷達或 LiDAR,這種混合技術能提供更高分辨率的感測能力,探測距離也更遠。
與以上靠風投過活的新創(chuàng)公司不同,許多自動駕駛公司背后有不差錢的巨頭支持。最好的例子就是 Waymo,它背靠 Alphabet(谷歌母公司)這顆大樹,錢根本不是問題。同樣不差錢的還有 Uber 的自動駕駛團隊,雖然它們最近諸事不順,但依然是自動駕駛行業(yè)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特斯拉在自動駕駛上也從未停歇,它們的車輛已經(jīng)普及了 Autopilot 輔助駕駛技術,但最近也事故不斷,Elon Musk 對 LiDAR 嗤之以鼻的態(tài)度也讓外界不解。另外一家涉足自動駕駛行業(yè)的科技巨頭是蘋果,雖然他們進度較慢,但也在有條不紊地前進中。至于中國巨頭百度和滴滴出行,也已經(jīng)在硅谷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全棧研發(fā)中心。
傳統(tǒng)制造商們也不甘心被人替代。2016 年,通用汽車就豪擲 10 億美元將 Cruise 納入麾下;另一家美國巨頭福特也不甘落后,它們花 10 億美元成了 Argo AI 的大股東。
自動駕駛行業(yè)這番場景讓人不禁開始思考一個問題:與巨頭們一同逐鹿中原的新創(chuàng)公司們真的有機會“謀朝篡位”顛覆整個市場,或者在這場競爭中幸存下來嗎?
也許有一線希望吧。
原因也很簡單,自動駕駛市場的潛力實在太大了。除了每年 8000 多萬臺的汽車銷量(2018 年預計銷量),還有自動駕駛釋放出的用戶個人時間,圍繞這個金礦做文章絕對有利可圖。也就是說,自動駕駛技術提供的蛋糕足夠大家飽餐一頓,否則怎么會有那么多投資者愿意把真金白銀撒給新創(chuàng)公司?
雷鋒網(wǎng)注:6 項會員專享特權,全年 100 期精華內容,帶你深入淺出看懂自動駕駛。如果想加入雷鋒網(wǎng)「新智駕會員計劃」,歡迎點擊鏈接 :http://m.ozgbdpf.cn/aidrive/vip 或掃描海報下方二維碼了解詳情。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