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新智駕 | 2018-04-22 09:12 |
雷鋒網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郝曉茹的公眾號”(微信ID:ihaoxiaoru),作者:郝曉茹;雷鋒網經授權轉載。
事實上,早在車企開始宣傳“世界上第一款量產L3級別汽車”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揭穿他們的把戲,意識到這種說法和“東半球最好用的手機”沒區(qū)別。
自動駕駛的級別從L1到L5(SAE),清晰而直觀,是大家討論自動駕駛行業(yè)的一個基準。但是,它也很容易誤導人。讓人以為自動駕駛的技術,會一級一級獲得突破,最終迎來一輛L5級別的汽車,可以帶我們到任何地方去。
醒醒吧,真實的技術部署從來不會按這樣的“計劃方案”發(fā)展。而且,這個行業(yè)里的公司“怎么說的”和“怎么做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你能聽到很多人,在畫一張同樣的大餅:我們在研發(fā)自動駕駛,我們將率先發(fā)布某個級別的汽車,我們將推出最先進的自動駕駛汽車叫車服務。
不要輕易相信他們說的話??纯催@些公司實際是怎么做的,你就能明白,這個行業(yè)里最有代表性的三家公司分別是英特爾的 Mobileye、特斯拉和 Google 的 Waymo,他們才真正代表了自動駕駛技術部署的三種實際路線。
如果你熟悉SAE自動駕駛技術級別定義中的L5,你就知道我們說的是,在所有場景下都可以工作、永遠都不需要人干預的自動駕駛汽車。換言之,人只能作為乘客,駕駛的任務完全交給汽車。
它與L4的唯一區(qū)別就是,L4能適應的場景依然是有限的,而L5“沒有限制”??疵靼琢藛??從L4到L5,不過是一種典型的“線性”思維類推出來的結果,與古人想要速度更快的馬,沒有什么區(qū)別。在實際的技術部署中,首先是我們大部分人等不到這種汽車出現(xiàn)的那天;其次等它出現(xiàn)的時候,或許地球上更流行的是飛行汽車或者其他新型的私人交通工具。
我們看看實際的技術部署會是什么樣的。例如,有一種收垃圾的自動駕駛汽車,它只能在限定的范圍內工作,就是到固定的地點收完垃圾,然后把垃圾集中放到固定的地方,接著自己回停車場充電,等待第二天執(zhí)行同樣的任務,全程不需要人干預。請問這種汽車我們稱之為L4,還是L5有什么區(qū)別嗎?
再比如,一種自動駕駛的貨車,大部分路程都在高速公路上,完全自動駕駛,只有在出高速之后的一小段市內路程,需要人來“監(jiān)督”繼續(xù)駕駛到卸貨的地方。請問這種汽車我們稱之為L3,還是L4有什么區(qū)別嗎?
現(xiàn)在,很多公司展開的自動駕駛測試已經表明,不同地方的技術難度是不一樣的。高速公路比城市環(huán)路簡單,城市環(huán)路比開放的城市道路簡單,開放的城市道路也比胡同或小縣城電動自行車穿梭其中的環(huán)境要簡單。所以,當我們討論自動駕駛的時候,本身就應該把地點等因素考慮進去,而不是簡單地類推出一輛終極的、無所不能的L5汽車。
稍微開一下腦洞,很有可能的場景是,當我們向系統(tǒng)輸入目的地之后,系統(tǒng)會告訴我們,“今天的路程全程不用你來管,放心睡覺吧”。或者會告訴我們,“今天大部分的路都不用你管,但有一小段我沒十足把握,到時候需要你幫忙”……
自動駕駛領域的很多公司在展開研究、在講他們的故事,但是談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部署路線,最有代表性的就是 Mobileye、特斯拉和 Waymo 這三家公司。
用上邊的流程圖,我們看下這三種實際技術部署路線的區(qū)別。
首先,Mobileye+傳統(tǒng)車企走的是“謹小慎微,但求無過”的實際部署路線。從2017年就開始宣傳,號稱全球首款L3級別量產車的奧迪A8,今年上市后的真實情況是什么樣的呢?就是連ACC自適應巡航這樣的功能,都只在最頂配車型上提供。更別說傳說中L3級別的 Traffic Jam Pilot 功能,實際情況是全系都沒有,需要選裝才行,然后在大部分國家連選配都不能選。
就在這幾天上市的福特福克斯2018款,也號稱支持L2級別的 Co-Pilot360智能輔助駕駛系統(tǒng),“入門車型配了頂級科技配置”。實際情況呢?同樣連最頂配車型也沒有包括ACC自適應巡航在內的Co-Pilot360系統(tǒng),而且只有最頂配車型才能選裝。換言之,傳統(tǒng)車企宣傳自己的技術很厲害,但實際上卻不怎么敢讓你用。
對這種情況,汽車之家的創(chuàng)始人李想,在微博上曾有過評價:“傳統(tǒng)汽車品牌和特斯拉在輔助駕駛/自動駕駛上最大的區(qū)別是:傳統(tǒng)汽車品牌的消費者連用都不敢用,所以特別特別特別的安全。特斯拉的車主們每天輔助駕駛/自動駕駛的使用總時長,估計夠所有其它汽車品牌一個月使用時長的總和?!?/p>
接下來就聊特斯拉的路線,這家明星公司可以說是走在“急于求成、蒙眼狂奔”的路上。與傳統(tǒng)車企不同,特斯拉視自動輔助駕駛技術為核心競爭力,所以為所有車型都預裝了各種傳感器硬件,但車主仍然需要花錢“激活”相應的功能,包括“增強版自動輔助駕駛”和“全自動駕駛能力”兩個套裝。
特斯拉在行業(yè)中被普遍認為,過度宣傳了自家的自動駕駛技術能力,尤其是被稱為“全自動駕駛能力”的套裝,對車主的誤導性極強。就算不討論之前特斯拉的兩次廣受關注的Autopilot致死事故(國外撞上了大貨車,國內追尾道路清掃車),最近特斯拉撞上公路隔離帶致死事故,也足以給特斯拉蓋上“急于求成、蒙眼狂奔”的帽子。
最近的開啟Autopilot撞上隔離帶致死事件之后,一位車主“以身試法”實地還原了當時的場景,發(fā)現(xiàn)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統(tǒng)確實應付不了當時的情況(參見上面的gif圖),沒有正確地識別出前方的車道已經消失,需要轉到另一個車道。但是如果采用Waymo 的技術方案(事先給環(huán)境建模、激光雷達和計算機視覺互為冗余等),這種情況就很有可能避免。
最后就是Waymo的“膽大心細、步步為營”路線。Waymo的車,準確的說是Waymo與克萊斯勒、捷豹合作特別定制自動駕駛汽車,是普通人現(xiàn)階段根本買不起的,因為它裝配了定制化的芯片和傳感器,尤其是激光雷達傳感器目前價格比車還貴。
Waymo的方案是提前為自動駕駛車要運行的環(huán)境建模,比一般意義上的高精地圖包含更多更多的環(huán)境細節(jié)信息,然后通過計算機視覺與激光雷達的算法融合,形成自動駕駛的策略和算法基礎。對于特斯拉裝上隔離帶的情況,Waymo的優(yōu)勢在于它本身就應該會知道那個車道是不通的,而不需要通過計算機視覺臨時來判斷(再做反應可能就來不及了)。
“膽大心細”,“膽大”說的是Waymo已經開始在部分地區(qū),邀請真實用戶上路體驗自己的車;“心細”說的是Waymo也只敢在自己掌握完整環(huán)境數(shù)據(jù)的地區(qū),開展這類服務。步步為營,則說的是Waymo在美國的各個地區(qū)、各種極端環(huán)境下展開測試,通過攻克一城一寨的方式,逐步擴大技術能適應的能力范圍。
對于三種自動駕駛實際技術部署路線,行業(yè)中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我們極端化描述(僅為了方便理解)這三種實際技術部署路線,總結起來就是有三種變數(shù):
一、(可能性49%)計算機視覺突飛猛進,不依賴激光雷達和提前環(huán)境建模就能做到足夠好的自動駕駛。特斯拉勝。
二、(可能性49%)激光雷達和提前環(huán)境建模成本大幅下降,便宜到所有車都可以裝配。Waymo勝。
三、(可能性2%)計算機視覺沒有突飛猛進,激光雷達和提前環(huán)境建模成本也沒有大幅下降,自動駕駛老出問題陷入困境,ADAS回潮。Mobileye+傳統(tǒng)車企勝。
不管怎么說,自動駕駛行業(yè)正處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帶我們沖破黑暗的,一定不是那些迫不及待、率先發(fā)布L5級別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
注:本文引述了部分硅谷著名風險投資公司 a16z 分析師 Benedict Evans 的觀點,參見原文 https://www.ben-evans.com/benedictevans/2018/3/26/steps-to-autonomy。
PS:6項雷鋒網新智駕會員專享特權,全年100期精華內容,帶你深入淺出看懂自動駕駛。歡迎點擊鏈接,加入雷鋒網新智駕會員計劃 :http://m.ozgbdpf.cn/aidrive/vip 或掃描海報下方二維碼了解詳情。
雷峰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