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們在去年 12 月就有流水了?!归_易科技 CEO 劉鵬告訴雷鋒網。這家 ADAS 公司成立于去年 6 月,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開易在前裝和后裝都有不俗的成績:
在后裝智能后視鏡市場,其 ADAS 方案覆蓋率接近 80%;
在前裝市場,已經與兩家國內 Tier1(一級供應商)達成合作意向,預計將搭載在 2018 年量產車型上。
也許這會讓大多數人感到好奇:為什么一家初創(chuàng)公司,短時間內在后裝市場能夠有這么高的覆蓋率?
劉鵬向雷鋒網解釋:一方面,市場上沒有更好的針對后裝 ADAS 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大部分創(chuàng)業(yè)公司將目光放在了前裝 ADAS 市場,或是這些公司在開發(fā)算法的同時,也在做硬件產品?!高@兩種路徑的周期都比較長?!?/p>
在劉鵬看來,后裝 ADAS 是團隊基于現有情況所做的「順應潮流的事情」,解決創(chuàng)業(yè)公司初期的生存問題。而前裝則是一個穩(wěn)定市場,但與車廠配合的周期長(一般 18 個月以上),收入會「來得慢?!?/p>
開易快速打入市場的做法是向后裝供應的是一套 ADAS 算法(ADAS SDK)。不同硬件只需調整相應參數即可,可以適配包括智能后視鏡、行車記錄儀、車機等后裝硬件產品。
但這并不是它快速殺入市場并獲得營收的主要原因。相比于市場上其他后裝 ADAS 方案,劉鵬介紹,他們開發(fā)的方案特點在于:
CPU 和內存占用低,全部消耗在 8% 左右(市場平均水平在 16%-40% 之間)。CPU 和內存占用的壓縮是算法優(yōu)化的重要方向之一,劉鵬說,團隊通過迭代測試、模型壓縮和硬件加速實現了 CPU 和內存占用的優(yōu)化。
準確率方面,后裝準確率可以達到 95% 以上,高于后裝 ADAS 的平均水平。如果硬件平臺支持,他們還計劃引入深度學習來提高準確率。
自適應標定系統(tǒng):算法能根據不同的攝像頭視角進行自適應標定,無論專業(yè) ADAS 攝像頭或者行車記錄儀廣角鏡頭,都能保證準確識別率。
ADAS 前裝與后裝的區(qū)別在于應用場景和用戶訴求不同。
比如,前者在出廠前有嚴格標準,經過嚴格標定,對鏡頭的規(guī)格要求非常苛刻,主機廠訴求只在安全;而后者面向消費者,自由度比較高:用戶對 ADAS 的訴求不僅限于安全,有趣和實用的訴求也很高。
小米生態(tài)鏈公司板牙科技前不久推出的智能后視鏡產品,搭載的便是開易提供的 ADAS 方案。劉鵬說,當時小米和板牙在 ADAS 選型上經過好幾輪篩選,最終開易從多家 ADAS 方案公司中勝出,成為板牙的 ADAS 方案提供商。
前裝與后裝的另一個差異,后裝產品鏡頭為了實現行車記錄功能,必須是廣角,FOV 一般在 120 度以上,而前裝鏡頭 FOV 一般是 52 度左右。
這意味著相同分辨率的圖像,前裝的可檢測距離要遠于后裝。劉鵬介紹,從團隊測試情況看,開易的后裝產品最遠檢測距離在 60 米,前裝平臺可以達到 80 米。
上述的區(qū)別,決定了后裝產品在算法層面上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前裝更多。前裝需要的是打通與主機廠的流程。而后裝在算法上,必須解決自動標定問題,并且在策略設計上更貼近用戶體驗。劉鵬舉了一個例子,比如「前車起步提醒」,前裝 ADAS 一般不包含這一功能且沒有相關法規(guī)。
在后裝市場,受限于技術水準和用戶體驗,開易更多的是做一些錦上添花的嘗試。而在前裝,目前開易有兩家 Tier1 合作方,為國內主機廠供應商。劉鵬告訴雷鋒網,今年 7 月團隊將在車上做第一輪測試,而搭載在汽車上的前裝 ADAS 預計最快 2018 年量產。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