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作者: 周翔 | 2016-12-26 18:09 |
雷鋒網按:可穿戴設備市場并沒有因為蘋果的進入而迎來爆發(fā),Pebble被迫賣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印證。之前雷鋒網曾翻譯了Pebble創(chuàng)始人Eric自己對創(chuàng)業(yè)失敗的思考(詳見《Pebble創(chuàng)始人Eric Migicovsky親述:眾籌明星隕落的最后一年》)。對于智能手表來說,到底哪些功能才是用戶的剛需和痛點?Pebble雖然失敗了,但是它對智能手表的未來又有哪些值得參考和借鑒的地方呢?
本文來自FastCompany,作者Jared Newman,由雷鋒網編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12月初的時候,Pebble智能手表失敗的故事終于迎來了悲劇性的結局:在巨大債務的沉重負擔下,這家沒有清晰盈利模式的初創(chuàng)公司將自己的軟件資產賣給了Fitbit,取消了還在開發(fā)中的硬件項目,停止了對現有手表的支持以及日常業(yè)務。
從商業(yè)的角度來說,Pebble沒有什么可值得慶祝的。雖然它在2103年就進入了智能手表市場,但是作為元老,在過去的三年中,Pebble僅僅售出了200萬塊手表。與之相比,據分析師估計,蘋果手表在第一年的銷售量就高達1200萬。智能手表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對大眾證明他們的價值,而在這個本來就已經很小眾的市場里,Pebble最多也不過是個小眾玩家。
但是作為一家公司,Pebble公司的理念還是值得稱道的。當所有廠商都在給智能手表做加法,希望智能手表變得全能的時候,Pebble的產品卻令人耳目一新——它的維護成本很低,這也是為什么在使用、評測了這么多的智能手表之后,我依然選擇回歸Pebble的原因。盡管Pebble沒有生產出在大眾市場引起熱潮的產品,但是它對可穿戴設備的態(tài)度卻是值得業(yè)界傳承下去的,不管是通過Fitbit還是其他公司正在觀望的公司。
佩戴智能手表是要有很大決心的:大多數的智能手表需要一天一充,而且即使是最小的智能手表,比如38mm的Apple Watch,也非常笨重,它們看起來更像是裝飾物,而不是一個輕巧的配件。
雖然大多數的Pebble手表也很厚重,但是通過使用電子紙顯示技術,而不是LCD或者OLED屏幕,Pebble解決了電池問題,Pebble和Pebble Time的續(xù)航都長達一周。
此外,Pebble的低功耗還有另一個優(yōu)勢:它可以讓Pebble在保持與其他的智能手表同樣續(xù)航水平的前提下,采用更小的設計。比如去年的Pebble Time Round,雖然續(xù)航只有幾天,但是它比Apple Watch要薄33%。
我希望Pebble能在一開始就推行這種輕薄的設計,然后快速迭代。有趣的是,我身邊的人對Pebble的Time Round比對Pebble的其他產品更感興趣,甚至包括那些自認為被智能手表行業(yè)遺忘了的女性。盡管電子紙技術有它的缺陷:在沒有充足的照明下閱讀困難,只能顯示有限的顏色等,但是,它讓智能手表可以不用為設計妥協。
雖然其它智能手表廠商紛紛推出數字表冠、可以旋轉的表圈、以及觸摸屏等功能,但是Pebble一直堅持用物理按鍵作為唯一的輸入手段。這家公司對智能手表的理念是,任何超過幾秒的操作都不值得,這些按鍵的最大好處是能讓你盲操作,比如刪除郵件、瀏覽歌單、啟動計時器等等。
Pebble的四按鍵設置對于輕量級的互動非常有利。它的每一個按鍵都可以根據按壓和長按兩個不同的動作來設置對應的操作。這樣就可以讓一個按鍵專門負責發(fā)送消息,或者打開專門用來根據語音命令刪除Wunderlist的任務列表的應用。雖然這些按鍵看起來沒那么優(yōu)雅,但是機械按鍵可以讓操作者有肌肉記憶,使得操作速度比其它的手表要快得多。
任何智能手表都或多或少的依賴與智能手機的連接,但是Pebble是唯一一個不關心你使用的是哪款手機的品牌。這種自由就是一種解放。
起初,Pebble對于iPhone和安卓的用戶來說使用體驗都大致相同,但是安卓版本添加了可操作的通知功能而變得更加有實用性。在過去的一年里,Pebble增加了對 iPhone 用戶的文本消息(支持語音聽寫)、自動回復、emoji、以及Gmail操作和回復的支持。在10月的時候,Pebble仍然在在為iOS的其他服務提供可操作的通知功能。
除Pebble外的其他智能手表,你的選擇都會局限于你口袋里的手機。Apple Watch只支持iPhone,早期的三星手表只支持三星Galaxy手機,新的版本也仍然只支持安卓手機。一些運行谷歌Android Wear系統(tǒng)的手表雖然也支持iPhone,但是對第三方軟件、離線音樂、以及可操作的通知(除了Gmail)都不適用。
誠然,大多數人并不會經常換在不同的手機操作系統(tǒng)之間來回切換。但是如果智能手表能同時支持各個平臺的話,對于那些想換不同系統(tǒng)的手機的人來說,就不需要擔心兼容問題,而且在給別人推薦智能手表的時候也不用擔心不知道別人使用的是什么手機了?;蛟S,這也是Fitbit對Pebble的軟件資產感興趣的原因之一。
Pebble的用戶不需要擔心電池的續(xù)航,不用擔心手腕上有個“大瘤子”,也不用在小小的觸摸屏上操作,或者擔心自己的手表只能與特定的手機適配。
當然,Pebble的手表并不完美,他們的審美太偏向極客用戶,這或許是阻礙他們將市場擴大到大眾用戶的原因。但是我依然認為,Pebble對于智能手表低維護成本的嘗試本來是可以成功的。不幸的是,正當Pebble的的產品要開始推向大眾市場的時候,關于可穿戴市場的炒作卻破滅了,Pebble已拿不到能讓它支撐下去的資金?;蛟SPebble本可以依靠著眾籌活下去,成為一家小眾公司,不過,他們應該是希望公司規(guī)模能夠擴大,而且接受了太多的外部資金也使得他們必須為此負責。
報告顯示,Fitbit在收購Pebble資產的報價還不到4000萬美元,比Pebble一開始尋求的要低得多。目前不清楚的是,除了繼續(xù)支持現有的手表到2017年以外,Fitbit在收購Pebble之后還會做些什么。我們只能希望Fitbit能夠看到Pebble的寶貴“遺產”,而不要浪費了它。
via FastCompany
【招聘】雷鋒網堅持在人工智能、無人駕駛、VR/AR、Fintech、未來醫(yī)療等領域第一時間提供海外科技動態(tài)與資訊。我們需要若干關注國際新聞、具有一定的科技新聞選題能力,翻譯及寫作能力優(yōu)良的外翻編輯加入。
簡歷投遞至 wudexin@leiphone.com,工作地 北京。
雷峰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