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7月30日,vivo發(fā)布全新6nm制程自研影像芯片V3和算法矩陣,公布了vivo在其在影像技術上的最新探索。其中,vivo首次對外披露與AIGC算法相關的研發(fā)成果:包括建立了重慶3D動捕實驗室,并宣布將在下一代產品中,應用新一代的新研發(fā)AI技術。
雷峰網獲悉,vivo依托于重慶影像實驗室平臺,在實驗室中自主搭建了影視級光場系統。該系統可以重建出“毛孔級”人體3D模型,實現虛擬環(huán)境下具有更強真實感的高保真渲染視效,可以幫助vivo支撐各類人像3D感知算法的研發(fā)、迭代工作。
(圖:vivo全新超感人像系統)
根據介紹,vivo在該實驗室內先收集人體3D數據和人體反照率數據,在AI進行算法學習,在此之后,這些算法將應用在目前硬件難以解決的一些收集影像問題上:其中包括發(fā)絲級摳圖優(yōu)化人像拍攝的背景虛化效果;開發(fā)基于背景風格的人像自適應打光算法;基于臉部深度、紋理信息的表情編輯、發(fā)型編輯、年齡編輯等功能;基于人體3D數據、深度信息開發(fā)的AI換裝、AR炫舞等等。
該系統的優(yōu)勢在于,配合歷史產品的底層數據支撐及以人臉、人體和手勢為核心的三大人像3D感知算法能力儲備,對人臉面部表情、人體姿勢動作和手勢交互感知進行精準捕捉和驅動。
而生成式人像編輯則能通過紋理重建與光照估計算法等技術,讓用戶基于自身喜好對光照、年齡、發(fā)型、表情等內容進行重新編輯。此外,基于穩(wěn)定的移動端人像3D感知技術,vivo還提供多種人像AR特效,持續(xù)激活用戶的創(chuàng)作熱情。
比如說不管是 3D 統建的還是 3D 感知算法相關的,我們都是可以做一些前面的一個 PC 端的一個算法預演,然后在當預演出一個一定的效果之后,我們就會想到把它這個算法去產品化,然后最后落地到我們的手機端冊上面,然后當然就是落地要做水相冊上面的話,其實很避免的會遇到一些問題,就是。
vivo影像副總裁于猛表示:“打造‘人性化的專業(yè)影像’是vivo一直追求的影像理念。
影像作為vivo的主力賽道,人像專業(yè)拍攝能力的建設也是vivo一直以來的著力點。vivo重慶智能制造中心于2014年布局、2017年完工并正式投產,vivo智能制造中心聚焦智能手機和其他智慧產品的研發(fā)測試,構建研產銷一體化發(fā)展的現代企業(yè)體系。 (雷峰網(公眾號:雷峰網))
雷峰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