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創(chuàng)意電商平臺Quirky已從昔日的創(chuàng)業(yè)明星變成了“No zuo no die”的典型,不僅自己提交了破產保護,公司旗下最值錢的資產之一Wink智能家居平臺也在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兜售,唯一買主是為Wink做代工的Flextronic(PS:Flextronic 同時也是Quirky的大債主,Quirky還欠Flectronic 1700萬美元貨款,所以實際費用應該是3200萬美元)。
相比起Google并購智能家居平臺Nest花費的32億美金,Wink的價格僅相當于Nest的1%。而從出貨數量上來看,Wink的表現并不算差:Wink在Home Depot和Amazon上銷售了30萬臺設備,而Nest在召回其有故障的產品煙霧控制器時,這款產品的銷售也不過44萬臺。
之前Fortune有報道稱,Quirky要度過此次破產危機需要至少1500萬美元資金注入,Flextronic的出價可謂是精確到了極點。不過,除了Quirky急于出手,Wink本身的缺陷和安全問題或許也是無法賣出高價的原因。
Wink從產品面世以來就不斷有產品和安全方面的問題爆出,雖說是樹大招風,但這風也未免太大了一些。Wink的(不完全)黑歷史包括:
2014年8月,Amir Etemadieh通過WiFi網絡控制了一個Wink Hub,然后掃描出系統(tǒng)中安裝的智能門鎖及通訊模式,并成功將門鎖打開和關閉。他不僅向同行分享了技術細節(jié),并且向媒體做了現場演示;
2015年1月,一名叫Eric的網友root了自己家的Wink,使它不用通過Wink的云服務器就可以控制家里的智能家居產品,并且可以控制那些原本不能兼容的廉價智能產品;
2015年4月,Wink發(fā)布了一個軟件更新,很多用戶更新完軟件后,發(fā)現自家的Wink Hub不能聯(lián)網了。事后發(fā)現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很初級的疏忽:由于Wink Hub與云服務之間通過SSL加密和X.509證書進行驗證,而X.509證書往往是有一個有效期的,可能是哪個程序員當初一拍腦袋把這個證書有效期設成了一年,于是在出廠一年后,這批Wink Hub就開始集體凌亂了......
2015年7月,網絡安全公司Tripwire稱包括Wink Hub在內的多款智能家居Hub存在安全問題。隨后該公司員工Craig Young從網絡遠程成功入侵了Wink Hub并獲得了Root權限, 隨后他在技術論壇上也分享了具體技術細節(jié)和對智能家居安全的思考。
據了解,Wink已經受到的安全攻擊有兩類,一類是黑客通過網絡破解和控制終端用戶的Wink Hub而控制其智能家居網絡中的所有產品,可能是智能監(jiān)控攝像也可能是智能門鎖、智能照明或其它;另一類是終端用戶參與的通過破解而獲取Wink Hub的root權限,從而個性化一些功能。
Wink的糟糕表現或許與Quirky的基因有關。Quirky是一家典型的互聯(lián)網特色公司,這家公司在成立6年來一直在強調創(chuàng)意,強調快速產品更新,“超過 85% 的產品在 Quirky 的設計師手中僅停留不到 1 個月的時間;最復雜的需要從設計、結構、工程改造的 EPICS 的迭代周期也不過 3 個月而已?!盦uirky幾乎沒有在產品打磨上下過功夫,從來沒有做過產品迭代,而Quirky對產品的輕浮態(tài)度,也是Quirky敗走麥城,Wink也只能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低價出售的原因。
目前物聯(lián)網行業(yè)還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格標準,各大廠商往往各行其是。如蘋果推出HomeKit智能家居平臺,Google依托Nest主導創(chuàng)立了Thread Group,而像Intel和高通也各自成立了自己的物聯(lián)網同盟。這些同盟采取不同的競爭政策,如Wink和Nest都有各自的伙伴合作計劃,但Wink的應用可以控制包括Nest在內的多家設備,而Nest的應用則不支持控制其他公司的設備。這能給許多物聯(lián)網公司帶來機會,但同樣也增加了不確定性和風險。
Wink的表現或許不能代表智能家居市場,但也給整個行業(yè)敲了一記警鐘。目前的智能家居市場確實存在“重功能,輕安全”的趨勢,隨著聯(lián)網設備越來越多,安全問題將成為一個嚴峻的問題,如在《不死法醫(yī)》中,編劇就構思了一個利用智能家居安全漏洞打開煤氣開關殺人的場景。對于智能家居廠商來說,重要的是要先防患于未然,否則等到事情發(fā)生了再去補救,或許已經太晚了。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