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本文作者: 金紅 | 2015-06-15 11:47 |
盡管Uber在全球近300個城市中從來不缺乏麻煩,不過中國絕對依然是一個特別的市場,在這里你很難看清虛實。
紐約時報網(wǎng)絡版上周曾報道,為了迎合中國市場特色,盡快打開中國這個大市場,Uber與中國本土同行競爭者一樣,采取大量補貼措施來迅速籠絡用戶,通過對司機發(fā)放高達3倍車費的補貼,Uber每天在中國產生的交易已經達到了10萬單。然而,Uber 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在隨后發(fā)給投資者的一封郵件中稱,Uber在中國每天產生的訂單已經接近100萬單,遠遠超過紐約時報所報道的數(shù)字。
今日,據(jù)外媒Quartz報道,有消息人士透露,Uber中國的真實日訂單數(shù)在30萬單左右。而因為Uber分配訂單的特殊性,司機無法看到乘客的目的地,這導致了大量的拒單產生,訂單成功率一直不高。
另外一個導致Uber在中國的訂單數(shù)據(jù)存在嚴重偏差的原因與中國用戶消費特色有關,即刷單。與其他很多在線消費一樣,為了拿到豐厚補貼,很多Uber司機通過注冊多個Uber賬號假冒司機、乘客進行刷單。
Uber曾在去年12月宣布全球每天所產生的交易單為100萬單,如果如Uber所言,Uber在中國每天產生100萬交易單,那么中國市場對于Uber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過,如果數(shù)據(jù)存在嚴重偏差,對于Uber在中國的發(fā)展容易產生盲目。此前特斯拉就曾因中國用戶的飽滿熱情以及訂單量暴增令特斯拉CEO 馬斯克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最后中國市場的出貨量遠遠未達到預期,原因就是因刷單而產生的大量庫存。
截至目前,Uber已經向中國市場投資逾10億美元,很快還有可能再專門針對中國市場融資15億美元。該公司已經在中國11座城市開展業(yè)務,今后還計劃將業(yè)務范圍拓展到50多座城市。
盡管Uber被稱為最懂中國特色的外國公司,不過這些遠遠不夠。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