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郭瑞嬋 | 2022-08-29 10:53 |
隨著一項法案的簽署和落地,美國也即將迎來“醫(yī)保談判”時代。
8月12日,美國眾議院以220票對207票通過《降低通脹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簡稱IRA)。8月16日,IRA由美國總統(tǒng)拜登簽署正式生效。
這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案,打破了美國一向的藥物定價自由。IRA通過后,美國公共醫(yī)保Medicare下最貴的數(shù)十種藥將被納入價格談判,面臨被降價的局面。
為保護藥物研發(fā)創(chuàng)新,IRA設置了較高的藥物入選門檻,規(guī)定只有未受到仿制藥沖擊,且上市時間達到7年的小分子藥物,或者上市時間達到13年的大分子藥物才被納入談判范圍,對剛上市的創(chuàng)新藥留有價格保護空間。
但這還是讓美國制藥業(yè)叫苦不迭,關于價格談判是否會就此限制美國創(chuàng)新藥研發(fā)的爭論不停。
對于近年來爭先布局美國市場的國內藥企而言,IRA的通過,則為本就不易的出海競爭增添不確定性。
未來,在美國成功上市的國產創(chuàng)新藥價格恐怕會有所回落,這個市場或許不那么“香”了。
根據(jù)IRA的規(guī)定,美國衛(wèi)生和公眾服務部將被允許就公共醫(yī)保Medicare承保的數(shù)十種藥物與藥企進行價格談判,以降低處方藥成本。
雖然這是一項在美國醫(yī)療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案,但從Medicare覆蓋的人群、藥物以及降價幅度來看,執(zhí)行力度相對國內的醫(yī)保談判要溫和不少。
據(jù)了解,Medicare是美國公共醫(yī)療保險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面向6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和符合一定條件的65歲以下殘疾人或晚期腎病患者。
Medicare分為4個部分,而IRA瞄準的是B部分以及D部分中價格最昂貴的藥物,覆蓋醫(yī)院和零售藥店兩大渠道。目前,美國有超過6300萬人通過Medicare投保,大約4900萬人參加了Medicare的D部分。
價格談判將分為4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談判的藥物價格將于2026年生效,主要針對D部分的10種小分子藥物處方藥價格。
第二階段談判價格于2027年生效,繼續(xù)針對D部分的15種藥物。
第三階段談判價格于2028年生效,覆蓋藥物范圍擴大到B部分,針對更廣泛的生物藥,屆時將有15種B或D部分的藥物參與談判。
第四階段談判價格于2029年生效,針對20種B或D部分藥物;在這一年之后,每年談判范圍都將覆蓋20種B部分和D部分藥品。
具體的藥物將從MedicareD部分或B部分中總支出最高的50種藥物進行篩選,不包括孤兒藥,且只有未受到仿制藥沖擊,上市時間達到7年的小分子藥物,或者上市時間達到13年的大分子藥物才被納入談判范圍,對剛上市的創(chuàng)新藥留有價格保護空間。
降價幅度方面,對于批準年限在12年及以下的短期壟斷的創(chuàng)新藥,談判價格上限是平均價格的75%;批準年限在12至16年之間的創(chuàng)新藥,談判價格上限是平均價格的65%;對于長期壟斷藥物,即批準年限超過16年的創(chuàng)新藥,談判價格上限是平均價格的40%。
目前,價格談判的藥物名單尚未公布,但美國銀行已根據(jù)Medicare 2020年對各大藥物的支付金額給出了預測名單。
在D部分,美國銀行預測的候選名單包括百時美施貴寶的阿哌沙班、強生的利伐沙班、默克的西格列汀、艾伯維的伊布替尼,2020年Medicare在這些藥物上分別支出99億美元、47億美元、38億美元、29億美元。
在B部分,入選的藥物包括默克的K藥、再生元的阿柏西普、安進的普羅力、百時美施貴寶的O藥以及羅氏的利妥昔單抗,2020年Medicare在這些藥物上分別支出35億美元、30億美元、16億美元、15億美元、13億美元。
美國銀行預測,2026年及以后,價格談判可能會令Medicare花費最多的25種藥物價格降低25%。
除了建立一套藥物價格談判規(guī)則,IRA還規(guī)定,從2023年開始,Medicare投保人每月為胰島素支付的費用上限為35美元。
同樣從明年開始,IRA將嚴厲打擊藥物定價上漲幅度超過一般通貨膨脹的行為,藥企若違規(guī)抬高藥物價格,將被迫向政府繳納差額。
IRA被認定為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案,是因為自2003年頒布《醫(yī)療保險現(xiàn)代化法案》以來,美國政府就一直被禁止與藥企談判藥品價格。
盡管美國民主黨在過去30年來試圖通過允許Medicare談判藥品價格來降低處方藥的成本,但得到的成果屈指可數(shù)。
如今,這項禁令終于被打破,但圍繞在這起法案背后的爭議不少。
美國雖然是世界上擁有創(chuàng)新藥數(shù)量最多的國家,但代價卻是需要忍受高昂的藥物支出費用。美國白宮曾披露,美國人支付的處方藥費用是其他國家公民的兩到三倍。
當藥品被納入價格談判,是否會打擊美國的創(chuàng)新藥研發(fā),是爭議的焦點。
據(jù)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預估,若不受IRA法案影響,美國在未來30年內將批準1300種藥物。在IRA法案下,2023年~2032年期間,引入美國市場的藥物數(shù)量將大約減少2種,在隨后的10年時間里則大約減少5種。
但隨即,制藥業(yè)針對該預估發(fā)了猛烈的抨擊,認為CBO的預估并未考慮新政下商業(yè)投資減少帶來的影響。
兩名分別來自生命科學投資公司RTW Investments, LP 與Pura Vida Investments的投資人以小分子藥物為例,分析IRA新規(guī)如何挫傷新藥研發(fā)的積極性。
他們提到,小分子藥物在達到上市9年時間后就面臨被納入價格談判的風險,但9年的時間并不足以激發(fā)藥企和投資人投入更多去探索已上市藥物在其他適應癥中的可行性。
在藥物研發(fā)領域,一種藥物最先獲批的適應癥通常只是一個熱身,更大的市場可能蘊藏在其他適應癥中。如果有足夠的獲得收入的時間,藥企和投資人愿意在藥物上市后繼續(xù)投入藥物對其他疾病的適用效果,即使研發(fā)失敗,原有已獲批的適應癥也能填補后來的投入。
而多種小分子抗癌藥物的獲批時間數(shù)據(jù)顯示,這些藥物從首次獲批到最近獲批需要歷經7~14年時間。
多種小分子抗癌藥物從首次獲批到最近獲批經歷的時長 圖片來源:rapport.bio
以由GSK研發(fā)的激酶抑制劑達拉非尼為例,該藥物于2013年首次獲批用于黑色素瘤患者。在接下來的9年,GSK和諾華繼續(xù)投入探索Tafinlar和現(xiàn)有藥物的聯(lián)合療法,先是成功將其應用于肺癌治療,后來又擴展到預防癌癥復發(fā),最終證明其可用于BRAF-V600E(超過20種不同類型的癌癥)特定突變的所有類型腫瘤,并在今年再度獲批上市。
如果藥物在上市7年后即被納入價格談判,將大大縮短藥物的回報期,很有可能抑制藥企和投資人在藥物上市后繼續(xù)投入研發(fā)的積極性。而一旦缺少在藥物首次獲批后繼續(xù)研發(fā)并獲利的可能性,藥企和投資人在最初的藥物研發(fā)選擇上也就更為慎重,不能“一炮而紅”的藥物就不值得投入。
藥企利益的捍衛(wèi)方美國藥品研究與制造商協(xié)會主席兼CEO Stephen Ubl 曾多次批評IRA。
他表示,新政策將導致更少的新療法,并且在解決患者真正面臨的負擔上做得還遠遠不夠,“這對患者來說是一場悲慘的損失。”
也有觀點認為,IRA的通過對藥物價格的影響很有限。
首先是能夠入選談判的藥品不多,即使是今年預測的熱門候選藥品在2025年后也很有可能就迎來仿制藥競爭。
其次是覆蓋的范圍有限。美國國會議員伯尼·桑德斯批評,絕大多數(shù)年齡在65歲以下的人都被IRA完全排除在外。
“如果你未滿65歲,這項法案根本不會影響你,制藥公司將能繼續(xù)他們的快樂之路,并將價格提高到任何他們想要的水平?!?/p>
另據(jù)瑞銀集團出具的研究報告,IRA的通過反而是為市場釋放了政策明確的信號。自2015年以來,藥物定價問題一直成為美國的政治焦點,懸而未決的政策風險一直打壓著生物制藥的估值,范圍有限的IRA消除了更嚴格的藥物定價威脅。
距離價格談判真正落地生效還有4年時間,現(xiàn)今的猜測其實都無法準確預料新政的威力。當藥物價格管控的大門開啟后,觸手還將伸向何處,也尚未可知。
對于國內意向出海的藥企而言,IRA的通過也算不上是則好消息。
近年來,隨著國內創(chuàng)新藥研發(fā)迎來政策利好期,國內獲批上市的創(chuàng)新藥數(shù)量大大增多。2021年,共有44個國產創(chuàng)新藥(不含中藥、疫苗)上市,同比增長175.0%;共有27個國產創(chuàng)新藥獲批,總數(shù)超前五年的總和。
在該背景下,受國內價格體系和市場空間的壓縮,頭部藥企爭先布局創(chuàng)新藥出海。
據(jù)莫尼塔投資統(tǒng)計,截至2022年1月9日,在國內42家有創(chuàng)新藥臨床II期以上管線的公司中,其中30家公司或有海外臨床,或已向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遞交上市申請。
因多年寬松的藥物價格管控政策而成長起來、為全球最大醫(yī)藥市場的美國,更是國內藥企出海的首選之地。
在上述30家藥企中,大多數(shù)都在美國市場有布局,包括傳奇生物、信達生物、君實生物、和黃醫(yī)藥、百濟神州、百奧泰、榮昌、恒瑞醫(yī)藥、復星醫(yī)藥等。
出海本就不易,IRA的通過,再為這些藥企的出海競爭增添不確定性——如果競品被降價,國產創(chuàng)新藥也就不得不就定價讓步。
美國市場一向獨具的高回報吸引力,在未來是否還會奏效?雷峰網(wǎng)(公眾號:雷峰網(wǎng)) 雷峰網(wǎng)
參考資料:
https://mp.weixin.qq.com/s/LpEa9FHbDRq8xbmBkFqY7g
https://www.cnbc.com/2022/08/12/drug-prices-passage-of-inflation-reduction-act-gives-medicare-historic-new-powers.html
https://rapport.bio/all-stories/post-launch-pre-cliff-rd-congress-ignores
https://www.forbes.com/sites/joshuacohen/2022/08/02/critics-decry-drug-pricing-provisions-in-inflation-reduction-act-say-they-will-stifle-innovation/?sh=5e782431222d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