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越來越多的人將緩解交通擁堵的希望寄托于自動駕駛的未來,但如果結果恰恰相反呢?
通常的觀點是,人類因其操作、情感上的不確定性,成為道路中引發(fā)嚴重事故的重要主體之一。很顯然,自動駕駛汽車不會患有“路怒癥”,而在V2V的車車互聯(lián)前提下,汽車能夠做到比人類駕駛更平滑和高效的行駛。
不過,已經有人在討論不同的觀點。
據雷鋒網了解,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座談會上,這些科技公司的CEO就聊了聊這事。第一個猜測就是,自動駕駛可能解放駕駛環(huán)境,并促使更多人、車出現(xiàn)在道路交通中。
法國雷諾公司CEO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指出,自動駕駛汽車將很快允許人們將各種家中和辦公室的一些活動搬到車內,更多的人可能會選擇在道路中辦公。
這還只是人類生活習慣顛覆的一小部分。思科公司CEO 保羅·雅各布斯(Paul Jacobs)則認為,越來越多的服務也會被轉移到車里,例如美甲和看醫(yī)生等。
更重要的是,自動駕駛為老年人等其他人群提供了更多出門轉轉的機會,這是一件好事兒,但也會帶來更加擁擠的交通。
歐洲交通運輸委員會成員維奧萊塔·柏爾克(Violeta Bulc)認為,一些城市正在論證未來“混合駕駛模式”下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因為現(xiàn)階段看來確實很難讓所有人都放棄駕駛他們的汽車。
如果在城市交通中,一些路段時人類在駕駛,而一些區(qū)域則是自動駕駛汽車,那可能會導致更多的交通擁堵問題。
當然,這些并不是自動駕駛汽車遇到的唯一問題,也不是最大的問題。雷諾的戈恩進一步指出,對于自動駕駛未來面對的一系列安全規(guī)范議題,車企正亟待相關部門來解決。
例如,當自動駕駛汽車面臨不可規(guī)避的交通事故時如何定責,這些問題,不論是車企的CEO,還是強大的技術工程師,都無法解決。目前為止人們想出的辦法,是構建輔助系統(tǒng),在必要時AI會提醒人類司機接管。戈恩則表示,未來可能會建立一個完整的空中管制體系,來在特殊情況下接管AI,但這一切也只是猜測。
“擁堵曲線”
自動駕駛對交通擁堵的反作用,不是第一次被人提出了。據雷鋒網了解,去年中旬,HERE地圖與英國一家分析公司共同發(fā)布了一項關于自動駕駛對道路交通影響的研究報告。
這份報告認為,自動駕駛真正為交通帶來巨大壓力的時候,并非多數(shù)人所想的現(xiàn)在。
目前,帶有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tǒng)的智能駕駛汽車,因為能夠更好地均勻控制車速以及保持車距,其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交通變得更加順暢。
但那些車企口中要在2020年量產的完全自動駕駛汽車,才可能真正成為導致交通混亂的元兇??紤]到目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自動駕駛控制系統(tǒng),如何開發(fā)一套共同的標準,能夠使車車之間無障礙地互相通信,這對眾多車企而言已經是個不小的難題。
而未來,隨著人類駕駛汽車以及自動駕駛汽車對道路的共享,事情會變得更加復雜。
阿斯頓大學汽車工業(yè)教授大衛(wèi)·巴利(David Bailey)指出,試想人類與AI在同一道路上駕駛汽車,它們真的能夠互相理解嗎?
舉個例子,去年3月谷歌被爆出與一輛低速行駛的客車發(fā)生碰撞事故,原因是在變道時,誤判位于車道后方的客車會減速讓行,但事實上并沒有。
這件事故給了自動駕駛的研究者一個值得思考的啟示,那就是機器駕駛員對人類司機的道路行為會存在誤判,這也可能直接導致交通事故的發(fā)生。
那么,人類要等到什么時候,才能享受自動駕駛技術帶來的順暢交通呢?報告給出了這樣一張圖,雷鋒網 簡要地翻譯了一下。
從圖中看得出來,在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逐漸進入社會交通的中期階段,交通擁堵將迎來一個最差的“極值”,隨后,這種情況被逐漸改善,并在自動駕駛汽車幾乎完全主宰道路時,帶來真正理想化的交通。
如果這張圖在不遠的將來成為現(xiàn)實,那人類就不得不做好準備,面對這個艱難的過渡期了。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