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月27日,時隔兩年后舉辦的百度Create大會,元宇宙無疑成為本場發(fā)布會的一個最鮮明亮點。而此番動作也正迎合當下技術產業(yè)的潮流趨勢。據了解,百度首個國產元宇宙產品“希壤”也于當日面向所有用戶開放,可同時容納10萬人同屏互動。
通過《失控》一書作者、《連線》雜志創(chuàng)始主編凱文·凱利的話來講,“大量的人工智能技術,以低門檻的方式得以使用,匯集成為了元宇宙的基礎?!?/p>
那么,在雷峰網(公眾號:雷峰網)看來,元宇宙這一看似火熱的概念背后,仍需要AI、大數據、云、硬件等底層基礎技術的落地作為支撐,才不會顯得空洞、縹緲。
因而對于百度,做好人工智能技術的普世化,以及產業(yè)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仍是一切結果的開始。
截止目前,百度深度學習平臺飛槳已凝聚406萬開發(fā)者,服務超過15.7萬家企事業(yè)單位,創(chuàng)建了47.6萬個模型; 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2025年將擴展到65個城市,2030年擴展到100個城市;集度的首款汽車機器人,也將于2022年亮相,2023年量產。
智能交通是未來10到40年的“重頭戲”
會上,李彥宏指出,智能交通將是影響未來10-40年的重大變革,可使5年之內中國一線城市將不再需要限購和限行,10年之內基本解決擁堵問題。他認為,智能交通可以解決三大問題:第一,減少90%道路安全事故。第二,系統(tǒng)解決擁堵問題。第三,自動駕駛和智能交通可以助力碳減排。
首先,數據顯示,94%的交通事故是人為因素導致的,自動駕駛將消除人為因素。隨著技術成熟,自動駕駛會比人類司機更安全。
其次,在解決擁堵問題方面,百度的AIR(AI Road)智能道路系統(tǒng),正通過車路協同實現交通暢通無阻。AIR智能道路系統(tǒng)已在全國2000多個路口實現“城市級”信控實時優(yōu)化,并在全國數百萬公里道路實現對車輛的安全護航。以河北保定為例,通過AIR智能道路系統(tǒng)的部署,過去兩年保定核心區(qū)的年均機動車增長為7%,但擁堵指數卻通過部分路段信控優(yōu)化下降了6%。
第三,在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領域,百度于今年8月發(fā)布的 “蘿卜快跑”,在過去的一個季度提供11.5萬次服務,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提供商。大會現場,李彥宏也宣布了“蘿卜快跑”的下一站:“2025年將服務擴展到65個城市,到2030年擴展到100個城市。”
汽車機器人是百度對未來汽車發(fā)展的又一判斷。今年3月,百度成立了智能電動汽車制造公司集度。會上,李彥宏公布了集度汽車機器人最新進展:2022年上半年集度將公布首款概念車,并在2023年量產交付首款汽車機器人。集度研發(fā)的汽車機器人將擁有L4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貫穿“自由移動”、“自然交流”、“自我成長”的三大產品理念。
此外,作為全球最活躍的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和生態(tài),百度Apollo擁有全球生態(tài)合作伙伴超過210家,開源代碼數70萬行。Apollo正為中小企業(yè)和創(chuàng)造者們帶來更多的機遇。
構建AI底座的要素已經成熟
作為AI技術積累和產業(yè)實踐集大成,百度大腦的日調用量突破1萬億次,已有近1400項開放能力。其中,飛槳深度學習平臺、昆侖芯片,以及語音、視覺、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等核心AI技術和平臺,已經成為助力各行各業(yè)的新型基礎設施。
作為中國第一個自主研發(fā)、功能豐富、開源開放的產業(yè)級深度學習平臺,飛槳已凝聚406萬開發(fā)者,服務了超過15.7萬家企事業(yè)單位,覆蓋數十個行業(yè),創(chuàng)建了47.6萬個模型。
不久前,百度與鵬程實驗室聯合發(fā)布了全球首個知識增強千億大模型——鵬城-百度·文心。從2019年3月的1.0版本到如今,百度文心已通過百度飛槳平臺陸續(xù)對外開源開放,并已大規(guī)模應用于工業(yè)、能源、金融、通信、媒體、教育等各行各業(yè)。
例如,百圖生科,利用自己構建的生物計算平臺和大規(guī)模預訓練模型,成功將典型蛋白質結構預測時間,從當前業(yè)內標桿的30分鐘縮短到5分鐘以內。
值得一提的是,會上,王海峰博士通過語音交互,與百度大腦共同“創(chuàng)作”了一幅水墨畫,并請百度大腦根據畫中內容和意境作了一首詩。
“這背后是知識增強大模型帶來的更加強大和智能的AI能力,以及語音、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VR、AR等技術的融合創(chuàng)新。”王海峰介紹。
基于知識增強大模型的技術突破,數字人平臺“百度智能云曦靈”也與此次會上正式亮相,可為各行各業(yè)提供多種數字人生成和內容生產服務,進一步降低數字人的應用門檻。如AI手語主播、央視網數字人小C等都是數字人應用的典型代表。
AI快速發(fā)展離不開算力的支撐
百度的綠色算力底座,包括自主研發(fā)的AI芯片、高性能極致彈性的計算架構,以及綠色節(jié)能的數據中心,有力支撐AI技術研發(fā)及大規(guī)模應用。
百度自主研發(fā)了通用AI芯片——百度昆侖,今年8月,國內首款采用GDDR6顯存的昆侖2代芯片實現量產,性能比1代芯片提升2-3倍。同時,昆侖芯片與飛槳等多款深度學習框架完成端到端適配,具備軟硬一體的全棧國產化AI能力。
計算平臺方面,百度打造了AI異構計算平臺——百舸。百舸平臺由AI計算、AI存儲和AI容器組成,具備大算力、大吞吐、極致彈性的特性,支持超大數據、超大模型的訓練。昆侖芯片也已應用于百舸平臺。
數據中心方面,通過極簡供電、高效制冷、智能控制等多項技術,百度的數據中心實現了從硬件、電氣、動力系統(tǒng)等多方位節(jié)能減排,單體數據中心年均PUE低至1.08,遠遠低于1.59的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百度陽泉數據中心榮獲國內首個5A低碳數據中心認證。
AI ToB的價值洼地
人工智能從技術到規(guī)模化落地,最大的困難之一在于對行業(yè)know-how的不了解。目前百度大腦基于百度智能云“云智一體”的能力,將AI技術輸送到制造、能源、城市建設、鄉(xiāng)村振興等關乎國計民生的領域。
工業(yè)制造領域,百度“開物”工業(yè)互聯網平臺,從點、線、面、體四個層次,為企業(yè)實現從業(yè)務環(huán)節(jié)、流程到企業(yè)經營的智能化,并打通產業(yè)鏈之間、企業(yè)之間、企業(yè)與政府之間的協同創(chuàng)新,實現產業(yè)智能化。目前,開物工業(yè)互聯網平臺已經在重慶兩江新區(qū)落地。
能源領域,百度智能云與國家電投集團東方能源共同打造“智慧數字熱網”,并構建數字熱網、融合社群網、聯通政務網“三網融合”的創(chuàng)新模式,企業(yè)、社區(qū)、用戶三方共同實現“雙碳”目標達成。
智慧城市領域,百度將建設海淀城市大腦的經驗拓展到區(qū)縣、鄉(xiāng)村,促進鄉(xiāng)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在“中國蔬菜之鄉(xiāng)”山東壽光,百度智能云打造的壽光大腦實現蔬菜生產的智能化,只需2個工作人員加一個APP,就可以管理數十個蔬菜大棚。在昆明市官渡區(qū),官渡大腦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提供了重要保障,也在持續(xù)為當地的安全生產、消防搶險、市容環(huán)境、居民生活保駕護航。
然而不止如此,百度還將AI應用到了生物計算、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領域。在生物計算領域,百度推出業(yè)界首個mRNA疫苗序列設計算法,可以在短短十分鐘內找出穩(wěn)定的疫苗序列。目前,百度已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推動疫苗和藥物研發(fā)。
在量子計算領域,百度打造了國內首個提供從應用到量子處理器一站式服務的量子計算云平臺,降低量子計算學習與應用的門檻,推動量子計算在化學、金融、材料等領域的應用。
不久前,百度還與中國探月航天工程達成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將在包括月球探測、行星探測等在內的深空探測領域,開展航天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相關合作。(雷峰網)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