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本文作者: maomaobear | 2014-12-04 22:13 |
近幾年,隨著Windows 8的普及。采用觸摸屏的筆記本電腦越來越多了。但最近來自DigiTimes的報道說,研究報告指出,觸屏筆記本將被淘汰,臺灣OEM廠商翻蓋式觸屏筆記本訂單幾乎已經(jīng)消失。為何筆記本的觸摸浪潮來去匆匆,難道筆記本電腦和觸摸屏天生不兼容嗎?
如果不從年代久遠的機械計算機算起的話,電子計算機交互最早是靠插拔電線的,后來進化到紙帶,然后有了鍵盤。
鼠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4年,觸摸屏其實也不太晚,可以追溯到1971年。是的,那時候蘋果、微軟公司都還沒有誕生。
鼠標的真正流行是從家用電腦的圖形化開始的。在蘋果剽竊了施樂公司的圖形界面并將之用到家用電腦之后,鼠標開始流行。隨后微軟公司的Windows開始支持圖形界面和鼠標,并將之普及我們的桌面。
觸摸屏則很長時間用于ATM這類行業(yè)用途。不過在手機這類手持設(shè)備上,觸摸屏也很早就被采用,世界上第一部智能手機——1994年的IBM Simon就用了觸摸屏。
不過,觸摸屏的真正大規(guī)模普及還是iPhone之后的,智能手機的普及浪潮推動了觸摸屏普及,平板的出現(xiàn)更是變本加厲。隨著微軟Windows8的觸摸化,筆記本電腦也開始了觸摸浪潮。
在這幾年的觸摸浪潮中,不僅僅是筆記本做了觸摸屏,一些臺式一體機也跟風(fēng)做了觸摸屏,但是真正的使用者寥寥無幾。除了Windows本身沒有對觸摸做多少優(yōu)化以外,關(guān)鍵還是人們使用電腦的方式。
平板和手機使用觸摸屏,是因為平板和手機在使用時都是被人的手把持著。
無論是手機的單手操作,還是平板的雙手操作,使用者都能非常輕易的把手機平板拿到靠近身體的位置,便于觸摸。手機尤其方便,人只要動動手指就行了,平板麻煩一點,也不過是動動手指手腕,極少情況下才需要運動肘關(guān)節(jié)。
而電腦則完全不同,無論是臺式機還是筆記本,一只手想要把屏幕拿在身前,沒點力氣是不行的。所以臺式機和筆記本的屏幕在使用時往往是固定在一個位置的。出于保護眼睛的考慮,屏幕距離眼睛通常在60CM以上。
這種場景下,使用觸摸方式進行人機交互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行為。
暫且不說手指操控的精確性,就是最簡單的點擊一下屏幕,用戶也需要抬起肘關(guān)節(jié),甚至運動肩關(guān)節(jié)才能觸摸到屏幕。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要玩?zhèn)€“植物大戰(zhàn)僵尸”,兩個小時用戶就可以去醫(yī)院治療肩周炎了。
如果要做個CAD或者玩?zhèn)€掃雷……,恩,你有當外科醫(yī)生精確操作手術(shù)刀的潛質(zhì)。
而鼠標做操控,只要動動手腕手指就可以了。所以電腦的典型使用場景,觸摸屏并不合適。而手機平板這類可以拿到身前的東西,鼠標則是畫蛇添足。
當然,觸摸屏和筆記本也不是完全水火不容?,F(xiàn)在有一種變形筆記本,屏幕拆下來就是平板,屏幕裝上去就是筆記本電腦。這種東西就是應(yīng)該做觸摸屏的。
因為在平板狀態(tài)下,人是可以把屏幕拿到身前,動動指頭就可以觸摸的。
此外,用于演示,或者作圖的電腦,觸摸屏也有必要。因為此時電腦的屏幕相當于一塊畫布。在畫布上直接作畫雖然手和肩膀累點,但是效果比用鼠標間接演示要直觀的多。
所以,筆記本和觸摸屏并非天然的不相容,問題出在使用場景上。目前的問題根源是廠商拍腦袋,沒有真正考慮到用戶的需求是什么。
其實,最近幾年,微軟也好,Intel也好,經(jīng)常搞這類一眼就能看出有問題決策,創(chuàng)新只要考慮到用戶需求和使用場景才是有效的創(chuàng)新,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沒有前途。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詳情見轉(zhuǎn)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