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日前,中國銀聯與京東金融在京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根據協(xié)議,京東金融旗下支付公司網銀在線將成為銀聯的收單成員機構,可以開展銀行卡的線上線下收單業(yè)務。而今年9月,京東金融就推出白條閃付,與銀行、銀聯合作,開展NFC支付業(yè)務,意圖搶占線下消費支付場景。
這件事情本身平淡得挑不起什么情緒,但是在移動支付市場以及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落地競爭激烈的今天來看,這個站隊看起來就有意思了。截至目前,獲得央行授牌的267家機構中,除了預付卡業(yè)務等非銀行卡相關的,跟銀行卡業(yè)務相關的,只有兩家仍獨立在銀聯的收單體系之外。這兩家一家是京東旗下的網銀在線,一家就是支付寶。
所以到如今,格局就變成持牌機構中支付寶落單于銀聯收單體系的第三方支付玩家,包括財付通、通聯等都是銀聯的收單成員機構。然而重點是,攜手強大陣營的白條閃付,終于要PK強者花唄了,而且,PK的不只是支付。
消費信貸、支付、理財……同為電商平臺,京東設立京東金融子公司,有意無意就對標了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然而,在百度、騰訊、阿里巴巴都有了自己的銀行牌照之后,銀行牌照缺失的京東金融一直處于體系不完善的狀態(tài),金融業(yè)務開展也隨之落后,更難談得上與螞蟻金服競爭。
而這一次宣布與銀聯聯手,并與各大商業(yè)銀行達成合作——京東金融旗下支付公司網銀在線也將可以開展銀聯卡線上線下收單業(yè)務之后,這對完善京東金融的布局來說可謂如虎添翼。
與此同時,通過銀聯通道,開通閃付功能的京東金融的“白條”相當于實現了虛擬信用卡的業(yè)務,可以迅速完成線下消費場景的布局。
所以,在“白條閃付”成為進攻的重要棋子時,其與支付寶之“花唄”將有怎樣的較量?
京東金融一直為人詬病的地方還在于數據太缺少。眾所周知,做好消費金融,最大的難度就在于如何有效控制貸款的風險,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風險也會積聚。基于大數據征信,螞蟻花唄額度為500-50000元,最高能貸6萬元,而京東白條能給出的額度約為一半。
除了信貸領域中征信與風控業(yè)務中受限,因賬戶以及數據短板也讓京東金融在理財領域的征信以及營銷上束手束腳。
不過,這樣的情況或許將得到極大的改進。近年來在支付寶的壓力下,銀聯在支付創(chuàng)新也取得較大的進展,強大的賬戶及數據無疑也成立“白條閃付”甚至京東金融的后盾。據悉,中國銀聯聯合20余家商業(yè)銀行于2015年12月推出的“云閃付”,目前已與蘋果、三星、華為、小米等多家手機廠商進行合作,完成覆蓋非接IC卡、手機、可穿戴設備等多種介質形態(tài)。據智能POS網數據,目前銀聯POS機約1900萬臺左右,90%都完成了支持閃付技術的改造;銀聯聯網通用的商戶約有800多萬家。
如銀聯總裁時文朝所言,銀聯的龐大網絡現在被定義為中國的金融基礎設施,兩家合作首先會在支付領域做一點名堂出來。
另一方面,在大數據應用中,螞蟻金服的花唄依靠人脈關系、消費行為等數據作為評估信用水平的依據。而據雷鋒網此前報道,大數據征信公司星橋征信的CEO丁卓博士介紹,在數據類型中,數據可以被分為強變量數據,即信貸、信用卡、社保、工商等來源于傳統(tǒng)金融機構和政府機構的信息;和商品生產、流通、消費等環(huán)節(jié)產生的中變量交易數據,以及社交、游戲等弱變量數據。
所以,京東金融成為收單機構后,“白條閃付”在數據的掌握上除了得以補足了大量的場景、消費行為數據,也將獲得更多強變量數據。結合與ZestFinance合作研發(fā)的數據建模、信用評分、資產定價、欺詐識別、精準營銷等技術應用,京東金融在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領域再有了向前邁進的基礎累加。
除了支付,金融業(yè)務還有很多。以支付寶為例,其提供的并非簡單的支付業(yè)務,基于支付等數據,螞蟻金服還提供安全(反欺詐)、信用、理財、融資等多重功能。也因為有了完善的吸儲、信貸的運營能力,網商銀行成為率先成立的互聯網銀行。
時文朝在銀聯與京東金融的合作發(fā)布會上表示,“比如能夠通過龐大的網絡產生的數據支持京東更好地把東西賣到老百姓的家里,這是我們的價值。如果大家在買東西的時候想找京東借點錢,走消費金融。供貨廠商里邊有點資金的短缺,想從京東這兒周轉一下,叫供應鏈金融等等的,當然也包括風險控制。”
因此,一旦接入銀聯,京東金融可利用“白條閃付”,通過線下支付、收單等渠道盡快把業(yè)務建立起來。
而在銀聯與京東金融合作的背后,站著的是16家商業(yè)銀行。時文朝稱,“雖然叫銀聯和京東合作,但實際上沒有背后在座的各位銀行行長們、專家們的支撐,合作是很難落地的。”
接入收單體系只是京東金融和銀聯合作的第一步,合作方中,作為最重要的融資體,商業(yè)銀行還可幫助京東金融在證券投資、理財銷售、信貸領域建立起業(yè)務。按照發(fā)布會當天的表態(tài),雙方今后的合作領域還包括銀行卡服務、大數據風控(征信與反欺詐)、海外支付、聯名卡、銀行助貸等8個領域。
作為“白條閃付”合作的延續(xù),京東將進一步作為技術輸出方參與其中。而除此之外,銀行也可以從京東金融的流量優(yōu)勢上獲得市場份額的利益。畢竟,銀行最大的敵人是支付寶啊。
根據雷鋒網此前報道,畢馬威發(fā)布的《2016中國領先金融科技公司50強》報告顯示,金融領域的很多痛點需要通過領先技術的應用去實現突破,而當前金融科技在大數據及數據分析、機器學習、云服務、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領域的都已獲得突破進展,比如大數據分析和管理有望全面接替人工信審流程;支付結算方面,支持包括生物特性在內的多樣化移動支付也呈現多樣化趨勢。
京東金融CEO陳生強所言:“我們總是高估未來兩年可能發(fā)生的一些變化,而低估未來十年可能發(fā)生的一些變化。新科技對支付行業(yè)的影響,也許是所有人都難以想象到的,包括用戶的需求在變,技術在變,市場格局也會變化。”
以“白條閃付”為突破利器,京東金融在推動技術在金融場景落地的過程中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更多場景和業(yè)務,反哺數據與算法,以此造出前進的輪子。面對同行“花唄”為主導的金融科技市場,后進者亦有得一拼。當諸多板塊的金融業(yè)務逐漸建立起來后,京東金融獲批銀行牌照以后,也極可能刷新各家競爭的起跑線。
最后還有一件事不妨想象一下,京東金融此次以“白條閃付”的技術積累,來為合作銀行在金融技術能力、資產和資金端運營能力、用戶運營能力、產品創(chuàng)新能力上進行輸出,那么未來,京東金融的平臺也許不止只建立起自己原有的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支付等業(yè)務的金融帝國,且是與廣大商業(yè)銀行這些金融機構有著更深入的黏合。以科技為背后推手,從中可爭取的利益空間更不可估量。雷鋒網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