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繼今年5月9日在杭州牽手芝麻信用后,8月30日,新能源汽車智能出行平臺盼達用車(下稱盼達)又和阿里云達成深度合作,共同推進大數(shù)據、云服務技術在分時租賃行業(yè)的應用。盼達和阿里體系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了。
實際上,盼達和阿里云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經進行了相關的交流,還在很多場合相互為對方站臺,在產品架構上也進行了諸多合作。
共享經濟無疑已經成為潮流,在阿里云物聯(lián)網及高科技事業(yè)部總經理劉飛看來,未來,道路上的共享單車、分時租賃汽車將會成為“基礎設施”一般的存在,是社會、經濟往前發(fā)展的重要組成。
* 阿里云物聯(lián)網及高科技事業(yè)部總經理劉飛
他更愿意將如今的盼達看作一家大數(shù)據公司,龐大的用戶群以及車輛投放量——上線1年多時間里,盼達拓展了百萬用戶,在全國已經有6個城市運營,每個城市超過千輛,僅重慶就擁有5000臺以上的車,在線車輛超萬臺。
盼達已經積累了各種各樣的數(shù)據,涉及用戶行為、車輛運行軌跡以及設備狀況等。這些數(shù)據都是自然而然產生的,除了量足之外,還是實時在線的,能據此了解用戶、車輛電池和電機在某時某刻的狀態(tài),不但可以記錄歷史,還能預測未來。
擁有這些數(shù)據,盼達可以接入更多生態(tài),比如路況信息、交通信息以及各類服務信息,每一輛分時租賃汽車猶如用戶的老朋友,深知用戶的使用習慣、常去的目的地以及更為細致的用戶畫像。
此外,通過分析相關數(shù)據也可以更好地支持運營,包括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投放多少輛車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而為了發(fā)揮數(shù)據的效用,一個強大的云計算平臺顯得尤為必要。阿里云便擁有這樣的能力,其在全球擁有諸多節(jié)點和網絡,還有完整的產品體系、計算平臺、智能引擎,甚至是業(yè)務模型。此外,阿里云的網絡安全防護也是通過了國際的各種認證,安全毋庸置疑。
從單個用戶的需求滿足到智能出行生態(tài)的構建,盼達未來都可以和阿里云共同探索。劉飛表示,阿里云會全力以赴支持盼達的智能出行業(yè)務。
*盼達 CEO 高鈺
據盼達CEO高鈺介紹,其實在去年阿里云舉行的云棲大會上,她就暢想了如何利用數(shù)據、探索數(shù)據為分時租賃運營服務,當時還是一些場景構想,如今有很多終于得以落地。
高鈺表示,隨著車輛的投放量增大,人力已經完全沒辦法覆蓋,以往,1個人可以管理30臺車,但是管理300、3000臺是遠遠做不到的。海量的數(shù)據,必須要通過機器來進行運算,“人與經驗”也應該向“人工智能”轉變。而且,人、車、位等等一切都在流動,數(shù)據也在不斷變動,選擇與阿里云合作,就是讓數(shù)據分析有效化的應用以支持運營、降低風險。
此外,在分時租賃運營中,包括車輛調度、車輛巡檢、車輛清潔、能源供應等方面都離不開計算和數(shù)據的支撐。而且,通過大數(shù)據分析,收效也是非常明顯的,可以減少成本、增加收益。盼達官方數(shù)據顯示,基于PB級實時OLAP毫秒級響應的運算系統(tǒng),達成機器自我學習建模從而替代人工打造智能化調度,可以使運營效率提高72%,盈利能力提高43.5%,風險規(guī)避能力提高31.3%。
高鈺也總結了盼達和阿里云牽手的愿景,二者希望共同打造大數(shù)據交互云:用數(shù)據支撐運營模式、用算法規(guī)劃用戶行為、用架構解析城市交通。
作為雷鋒網的老朋友,高鈺在發(fā)布會后接受了專訪,談及了更多關于盼達的近況以及新進展(對話進行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雷鋒網:近期的運營數(shù)據以及營收狀況如何?
高鈺:上線運營將近2年的時間,一共在6個城市運營,每個城市運營的車輛都超過了1000臺,在重慶,最近也在投放一些其他廠商(長安、奇瑞)的新能源車,在重慶一個城市就擁有近5000臺車。今年上半年,總用戶已經超過百萬。每天每車的訂單量在5-6單的樣子。
在全國范圍內,平均每臺車每天的收入穩(wěn)定在160-200元之間。每個城市的收入狀況也都有高又低,處在浮動狀態(tài),總體都在這個區(qū)間內。
雷鋒網:盼達接下來往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運營推廣的計劃如何?
高鈺:緊鑼密鼓的籌備中。一線城市有很多門檻限制,我們也有自己的市場策略:希望在進入一個城市的時候能投放上千臺車的量級,這樣才能保證用戶有更好的用戶體驗。所以進入一線城市是有一點困難的。
但是我們也在想辦法用其他的模式,比如更定點定線、更差異化的一種形式。希望很快在北京和大家見面。
雷鋒網:您上一次接受采訪時表示,盼達正在進行A輪融資,量級在1億美金左右,現(xiàn)在融資進展如何?
高鈺:還在進行中,有了明確的信息會發(fā)布的,現(xiàn)在這些信息暫時還處于保密階段。
雷鋒網:當時,您還提到公司正在進行內部的股權激勵,推行內部持股計劃,情況如何?
高鈺:基本上快完成了,正在走申報流程。
雷鋒網:此外,盼達也在進行智能駕駛方面的嘗試,針對一些偏遠的停車位,車輛可支持自動召喚和自動駕駛。這些計劃的進展如何?
高鈺:這塊我們下個月底會在北京召開發(fā)布會,發(fā)布相關試點的(自動駕駛)產品。但這不意味著盼達馬上要在北京開始運營。
雷鋒網:這方面的合作伙伴有哪些?
高鈺:很多,因為它涉及到軟件、硬件各種層面,到時會統(tǒng)一發(fā)布。這些也有保密協(xié)議,現(xiàn)在還不能透露。產品研發(fā)已經進行了大半年的時間了。
雷鋒網:成本方面如何考量?
成本當然會增加,我們也希望盡快發(fā)布這個產品,再整合這個產品中的各種資源,因為規(guī)?;⑸虡I(yè)化之后,技術成本才會下降的,只有成本下降,投入到C端才是有價值的。
至于具體的成本,要看是什么技術路線,我們會發(fā)布不同技術路線的產品,意味著不一樣的成本。這是一個階段性的工作。更詳細信息,月底見分曉。
雷鋒網:年初,盼達還為此成立了X-Panda Lab專注前沿技術研究,主要是做什么?
高鈺:包括車載硬件、軟件的評測,最近也簽了機器人公司,對相關產品進行評測。因為分時租賃線下運維的復雜性,我相信技術才能把事情變簡單。比如清潔車輛這樣的工作,目前需要三個人的小組來完成,有了機器人以后,便可以替代人力,更加高效。
還有車內的語音交互的技術,也在找合作伙伴進行相關的產品研發(fā)和集成,包括導航等需求。
雷鋒網:這個團隊是什么樣的情況?
高鈺:這個團隊是動態(tài)的,因為經常需要和其他一些合作企業(yè)的人員搭臨時的工作小組。不是一個固定部門,某一個項目成立的話,就從各部門抽調人員參加,是項目制的形式。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