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隨著5G網絡的逐漸落地,信息傳遞轉瞬即達,接入帶寬與費用亦不是挑戰(zhàn),但為什么在某些重要的遠程座談場合,你還是會覺得云視頻會議不夠好用?
后疫情時代,用戶要什么?
“你們能不能提供一套協作性強且性價比高的視頻會議系統?”
疫情過后,來自某高校的一名物理老師向華為云與計算BG智能協作團隊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原來,作為國內頂尖高等研究單位,老師們每周都會與遠在海外的科研小組會開啟線上視頻。然而,疫情期間應急采用的互聯網視頻會議很難保證視頻的穩(wěn)定性,而傳統的視頻會議白板缺乏協作性,且屏幕太小、畫面不清晰,寫字、畫圖很難開展……在初嘗云視頻會議系統的便利性后,這位老師便希望找到一款適合科研小組特定需求場景的視頻會議系統。
這種類似的需求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愈發(fā)頻繁,華為云與計算BG智能協作團隊總結后發(fā)現:
一是在教育市場,不同于K12教育,在高等教育市場,如高等大學學府、研究院中,授課內容主要偏向于高等專業(yè)課程,其圈子受眾不是很大,類似于分組研討模式,具備非常強的交互性特征。視頻探討會能充分還原線下研討會的效果,同時還能提升會議的體驗與效率。
二是在金融行業(yè),如人壽財險公司,員工變動率比較大,為及時更新保險政策,公司每天都需要跟各個營業(yè)部分支機構進行大量的培訓活動,以視頻直播的晨會便是典型形式之一;此外,對于銀行業(yè)而言,它們也需要頻繁推廣線上理財沙龍,尤其是高端客戶私人理財,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為投資者提供服務。
三是醫(yī)療行業(yè),在這個場景中,利用4K文檔遠程分享技術,在教學研討的屏幕另一端,就可以使用企業(yè)智慧屏與另一端的專家一起閱片會診,足夠滿足與會者通過觀看圖像進行學習、研討的需求,大大提升了教學研討質量。
此外,還有云簽約、云招聘等細分場景中,用戶對視訊解決方案易用性、交互性、安全穩(wěn)定性、性價比等方面均有考量。
據了解,目前已有70%以上的國家部委、大型央企選擇了華為作為視訊會議系統的設備供應商,如外交部、發(fā)改委、國家電網、中國石化、建設銀行等。
同一家客戶可能會選擇不同的視訊解決方案,自然也會要求華為生態(tài)能呈現出更多的產品或服務。這也是為什么,不久前發(fā)布的華為企業(yè)智慧屏IdeaHub系列,作為華為1+3+X矩陣的一支先頭部隊出現了。
尷尬的“生產力工具”,微軟為什么不行
在構造真正的企業(yè)生產力工具這條道上,前有微軟Surface Studio,后有Smartisan TNT Station,前赴后繼。
但為什么用戶們就是不買單?Surface 之父 Panos Panay其實已經一語道破問題的癥結:Surface Studio是一款面向專業(yè)用戶,改造內容創(chuàng)造方式的電腦。
也就是說,拋開設計與價格因素暫且不談,只為專業(yè)用戶服務讓多數人棄之,仍定位于“電腦”則讓專業(yè)人士看不到它帶來的革命性創(chuàng)新。
此次疫情讓各行業(yè)遠程會議需求的興起,恰是給了企業(yè)智慧屏一個機會,與智能手機、電腦相比,企業(yè)智慧屏有望成為企業(yè)生產力工具的新標配。
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商用會議平板在2018年迎來井噴期,規(guī)模銷量達 29.5 萬臺,同比增長191.5%。會議平板憑借觸屏智能書寫、電腦手機分屏、高效遠程協助等優(yōu)點正逐漸替代傳統投影、會議白板等。
正如“智慧屏不是電視,而是電視的未來”,或許,企業(yè)智慧屏也不應該是一個簡單的會議系統終端,比如會議平板,而應該是平板的未來。華為企業(yè)智慧屏能解決哪些會議平板解決不了的問題呢?
首先在配置方面,華為具備從芯片、云、AI算法級別的底層設計架構,到整個硬件IT設計及用戶交互體驗方面的優(yōu)勢。據了解,企業(yè)智慧屏已搭載了華為自研核心芯片,并且配備鴻蒙操作系統部分插件,未來可向鴻蒙操作系統進行平滑遷移。
其次在生態(tài)方面,華為企業(yè)智慧屏共享華為企業(yè)級生態(tài)能力,提供海量企業(yè)級App應用,在大屏上就可以像在手機一樣下載多種應用。同時,還能借助華為云WeLink多屏協同能力,使不同終端獲得一致體驗。
三是在性價比方面,企業(yè)智慧屏將給出了“一步到位”的解決方案,用戶無需購買電子白板+電腦+麥克風+攝像頭等,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已經比傳統的視訊會議系統有足夠的性價比優(yōu)勢。
跳出會議看會議
早在2015年,IDC就指出,視頻會議市場過高的集中度,導致市場中的產品應用較為單一,同時也間接抑制了技術進步和應用創(chuàng)新,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當時無非比拼的就是畫質是不是高清,端口容量是不是足夠大的問題。
也恰恰從這個節(jié)點而起,整個視頻會議市場開始有了新的變化,基于云的視頻會議創(chuàng)新產品涌現,原本由軟件或硬件視頻會議解決方案構成的市場格局被擊破。
包括華為在內,既是這場云計算革命的受益者,也是這場革命的推動者。從面向專業(yè)會議的智真系列,到面向團隊協作的企業(yè)智慧屏,再到未來面向個人辦公的智能桌面。能夠看出,華為正通過放大“會議”的內涵,嘗試尋找基礎視頻會議能力之外,與場景、與需求融合的落腳點。
據雷鋒網了解,華為企業(yè)智慧屏完全基于智慧辦公場景打造,從投屏、分享、標注、記錄素材、平面化操作等進行構建。
這樣的背景下,基于此前在視訊會議行業(yè)的積累,華為將有機會摸索出下一個以智慧屏為形態(tài)的生產力工具生態(tài),像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桌面,未來都可能會被拉進這個生態(tài)里。
華為云與計算中國區(qū)CMO張鵬表示:“華為企業(yè)智慧屏將通過打造智能時代的全新生產力工具,讓數字化的紅利惠及每一個會議室、開放辦公區(qū)、高管辦公室和家庭書房,從而提升企業(yè)全員數字化協同辦公能力和工作效率。”
可以看出,華為企業(yè)智慧屏的獨有市場格局,在于借助智真系列打開的渠道、用戶市場,進一步填補用戶深層次的需求,從而提升視頻會議產品解決方案的附加值。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智慧屏所能提供的功能來看是相對豐富的,未來面對政務、政法、地產、醫(yī)療、教育等各個細分行業(yè)、場景,企業(yè)智慧屏將會出現更多細分功能。
也就是說,盡管華為企業(yè)智慧屏首先主打的還是會議室、辦公協同的場景,但在不同的場景中,解決的卻是十分個性化且剛性的訴求。我們可以大膽地預測,未來,企業(yè)智慧屏從產品的設計、外觀的功能、需要適配的系統等方面來看,應該與會議平板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品類。也許,用華為的說法來說,企業(yè)智慧屏是“辦公室新物種”更為確切。
站在“新物種”這一層面,華為企業(yè)智慧屏仍存在很多的想象空間。
華為企業(yè)智慧屏已經于6月8日在京東商城正式開售。
相關鏈接: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