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作者: 余菲 | 2019-07-18 18:04 | 專題:CCF-GAIR 2019 |
雷鋒網(wǎng)按:7月12日-7月14日,2019第四屆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 2019)于深圳正式召開。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wǎng)、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協(xié)辦,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指導,是國內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學術界、工業(yè)界及投資界三大領域的頂級交流博覽盛會,旨在打造國內人工智能領域極具實力的跨界交流合作平臺。
7 月 13 日,宜信公司高級副總裁、CTO向江旭為 CCF-GAIR 2019「AI 金融專場」做了題為「智能化的財富管理」的大會報告,以下為向江旭所做的報告全文,雷鋒網(wǎng)AI金融評論做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和整理。
大家上午好,我是向江旭。
剛才前面的兩位嘉賓談到了很多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其滲透的領域主要側重信貸業(yè)務,比如怎么樣服務小微客戶,如何審核貸款申請人的資格、是否逾期、有無不能償付的現(xiàn)象發(fā)生等等,基于此做一些風控。
宜信在信貸方面有著13年的耕耘,所以業(yè)內有一個說法是:如果有用戶想申請貸款,只要他曾經(jīng)從宜信拿到過貸款,那么其他機構就無需再審核了。可見我們的風控能力之強。
但今天我不談信貸業(yè)務,而是要重點分享一下宜信的財富管理板塊。
宜信有三大業(yè)務板塊:第一是普惠金融,服務于個人和小微客戶,服務于那些被銀行忽視了的用戶,以及他們的信貸需求;第二是財富管理,服務高凈值客戶和超高凈值客戶,最近要服務于大眾富裕階層的客戶;第三是資產管理,即投資板塊。
今天我主要講講財富管理——怎么做到智能化的財富管理。
說到投資理財,中國的老百姓都說過去幾十年最好的投資、回報最高的投資就是買房、炒房、炒股,最近也炒幣。這些是不是財富管理的內容呢?是,也不是。首先,這些確實是投資的一種方式。但它們是不是財富管理的最好方式呢?也不是。
財富管理是要根據(jù)個人的可投資產、荷包深度、家庭狀況、個人對投資的預期、風險承受能力的預期,做一個精準的資產配置,同時也為你的資產做一些平衡和調整。
說到財富管理行業(yè),這里有幾個財富管理市場的分析。
(各國在財富管理上的發(fā)展現(xiàn)狀)
首先我們看中美對比:中國財富管理市場規(guī)模是6萬億,與美國的9萬多億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線上化的滲透率中國是35%,美國是40%;財富公司的數(shù)量中國是50多家,美國是300多家;財富科技的投資規(guī)模上,中美差不多。
總的來說,盡管中美財富管理市場,中國是第二,距離美國有一定差距,但中國的增長率很高,中國在這方面的科技投入也非常高,所以國內這個行業(yè)確實潛力巨大。
(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規(guī)模)
從上圖也可以看得出來,從2007到2016年,十年左右的時間中國財富管理市場規(guī)模、財富資產總規(guī)模是以年化20%的復利在增長。過去幾年,從2016年到2018年增長率大概12%,未來幾年中,預期也是雙位數(shù)的增長。
高凈值人群,主要指個人可投資產是1千萬人民幣以上的,這類人群在2016年中國有150萬人以上,到今年年底會達到220萬人。
另外是大眾富裕階層,個人可投資產在100萬人民幣以上,2017年年底達到了2千萬,預計明年年底會接近3千萬的規(guī)模。因此,國內財富管理市場增長潛力和市場規(guī)模都是巨大的。
以前的財富管理都是服務于高凈值客群,即可投資產在1千萬以上的。但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我們希望借助科技的手段,能夠服務于可投資產在100萬以上的人群,也就是大眾富裕階層。
這兩類人群對智能財富管理的接受度和期待是怎樣的呢?
(高凈值人群對基于“金融科技”創(chuàng)新模式的期待)
高凈值客群以前經(jīng)常有專門的私人銀行家或理財師或個人專屬金融顧問來服務,盡管如此,這群人對于實時獲取股票信息、資產狀況、財經(jīng)資訊、有關投資理財方面的教育內容等,目前都還有迫切的需求。
(大眾富裕階層對平臺的諸多期待)
而大眾富裕階層他們的第一款投資理財產品通常就是在線上購買的,比如在大型電商、金融板塊的網(wǎng)站、金融機構的APP、專屬投資理財機構的APP等,同時他們的美港股、A股等股票交易行為也是在線上發(fā)生的。因此這群人對線上理財投資、線上智能化財富管理有著天生的需求,同時也非常期待。
大家可能聽說過一個詞叫智能投顧,智能投顧就是利用AI對人的投資預期和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分析之后,由模型、算法、策略提出一套適合于你這個人的資產配置方案。
智能投顧已經(jīng)在美國發(fā)展了很多年,最近在中國也有很多,這個智能投顧就是智能財富管理的一種方式,通過科技手段, 讓大眾富裕階層也能享受到以前只給高凈值客群的尊享服務。
(Fintech公司投射到Gartner技術曲線)
看一下Gartner技術曲線,不同的金融科技在這個曲線上所處的位置是不一樣的,以前的基金電商、證券經(jīng)紀、股權眾籌、消費金融等,已經(jīng)是在高中期之后了。
而線上財富管理還在起步階段,因此這里的市場空間很大,增長率很高,而且這方面的技術投入和創(chuàng)新也還屬于起步階段。今天正好借這個機會,希望同行或研究機構,以及合作伙伴能一起來關注這個領域,一起培育這個領域。
說到財富管理應該說一些底層的技術,比如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云計算、區(qū)塊鏈等等。
(科技+金融正在重塑財富管理行業(yè))
我們有兩類財富管理客戶,如何了解這些客戶對投資理財、家族傳承,對創(chuàng)富、守富和傳富的需求呢?這就可以用到大數(shù)據(jù)技術,通過不同的用戶觸點,比如在線上電商購物的行為軌跡和線下財富管理講座活動中,表現(xiàn)出了哪些意愿、哪些信息、哪些需求,我們都可以用大數(shù)據(jù)手段做精準的用戶畫像。
這在財富管理行業(yè)叫做KYC(Know Your Customer),有了行為畫像之后我們就可以把財富管理產品用AI技術做一些精準的匹配。
(KYC體系:技術驅動下的智能客戶洞察引擎)
比如說我們知道哪個用戶這個時候需要子女海外留學,家里的孩子是不是已經(jīng)到了上初中、高中、大學的年齡,資產是什么樣的規(guī)模。當這個用戶有意愿送孩子出去讀書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把海外留學的產品推薦給他,雖然這不是直接的理財產品,但也是財富管理的一部分。
是不是有海外保險、投資、置業(yè)的需求,通過送孩子出國留學這一個事情,就可以把關聯(lián)的產品和服務都帶出來,做一些比較精準的推薦。
如果用戶需要做線上的實時股票交易、證券交易、基金交易,很多就發(fā)生在云計算平臺上,如果要做一些資金的換匯和周轉還可以用到區(qū)塊鏈技術。
(建構“以用戶為中心”的智能財富管理)
前面說了KYC, 接下來我們來談KYP(Know Your Product)。以前的財富管理有一個比較大的特點就是以產品為中心,很多時候大家去一個理財產品的網(wǎng)站會看到上面有很多理財產品,相當于一個理財超市,但這并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智能財富管理方式。
我們最終希望看到的是能夠根據(jù)KYC技術,通過用戶的知識圖譜,精準描述出眼前這個客戶的需求,用KYP,把兩者做精準的匹配,希望我們合適的產品能夠給到合適的用戶,這樣才是真正從以產品為中心的財富管理過渡到了以用戶為中心的財富管理。
以用戶為中心在其他行業(yè)都是司空見慣的,財富管理行業(yè)也希望真正以用戶需求為出發(fā)點,滿足用戶此人此時此地的財富管理需求。
宜信怎么做KYC體系?
在KYC體系建設上,我們已經(jīng)做過多年的探索,財富管理不僅是給用戶一款投資理財?shù)墓ぞ撸匾氖墙o他們做資產配置,比如說根據(jù)年齡階段、家庭狀況、投資可承受的風險能力,以及投資周期預期等,合理配置這個階段的資產狀況。
比如說要多少現(xiàn)金、多少固收、多少股票、多少保險、多少海外、多少國內等等,特別是現(xiàn)在中產階級越來越龐大,大家越來越富裕的時候,這是一個急需的服務。
以前可以投資炒房,現(xiàn)在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炒的,那中國人手上的錢怎么辦?怎么做財富管理?首先是保值,然后是增值,最后是傳承,我們希望通過KYC體系和KYP體系,打造出真正為現(xiàn)在大眾富裕階層服務的產品。
分析一個客戶基本上有以下幾個流程:首先要看看這位客戶的可投資產情況,通過資產評估知道可投資產狀況,估算出風險承受能力以及流動性的需求;接下來是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最后看看投資周期是什么樣的。通過這幾個步驟就可以讓我們做到比用戶更懂用戶。
(智能讓我們“比用戶更懂用戶”)
過去幾年宜信在財富管理上有過以下一些探索:
一是智能投顧。宜信在幾年前就開始了智能投顧的探索,我們有一個投米RA。通過上面我說五個步驟的分析,提出客戶的資產配置方案,每隔一段時間做動態(tài)的調整,通過策略、模型算出來這個投資組合應該做出的適當調整,滿足他當時的投資預期。
這里用了AI技術、知識圖譜技術、量化投資技術,以及對市場數(shù)據(jù)的分析,不僅僅是技術的分析也有另類數(shù)據(jù)的分析,來給用戶一個最好的、最有保障的投資管道。
(投米RA智能理財平臺)
二是AI+FOF。FOF是母基金的意思。
說到母基金,宜信從幾年前就開始探索了。最近幾年,母基金在中國越來越得到認可,而且上周新華社和中央人民政府的網(wǎng)站都已經(jīng)報道了我們母基金方面的理念和成果。
母基金的投資標的和以前的傳統(tǒng)基金不太一樣,以前的基金投資目標是一些初創(chuàng)公司,而母基金的投資標的是一些基金。通過這種方式,就能夠化解投資個別企業(yè)、個別公司的風險。
(人機交互與機器學習第一次運用到私募股投資領域)
為了能夠很好地控制風險,我們用了AI+FOF的技術,分析了中國超3萬只基金的歷史績效、基金管理人,包括大約2萬家基金管理機構和2萬家基金管理人過去的投資業(yè)績、簡歷、任職于什么地方,以及被投標的的狀況。
通過60個不同維度的分析,全方位獲取每個基金的數(shù)據(jù)畫像,每秒可以分析一千萬條數(shù)據(jù),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精準定位、精確篩選出來我們應該投資的標的基金,并進行實時跟蹤,做出動態(tài)調整。
為了使母基金最后的業(yè)績能夠比單個基金的風險低得多,回報也足夠好,這里也用了AI技術做篩選。
保險也是如此,本身我們并不是保險公司,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分析60家頂級保險工資的產品,把我們開放的智能化保險平臺開放給全國800萬個保險經(jīng)紀人,給用戶量身定制3千種不同的保險產品。通過這3千種產品,并根據(jù)你的家庭狀況和健康狀況,找出適合于你的保險產品。
(AI+FA:打通全流程的智能創(chuàng)新應用)
財富管理本質上還是屬于金融服務行業(yè),在AI行業(yè)中,以前微軟曾提到過一個口號叫做AI+HI,AI是人工智能,HI是人的智能,二者益加在一起,才是目前能實際解決大家問題的方法。
財富管理行業(yè)也秉承這個理念,希望通過AI+FA(FA是理財師或者財務顧問),也就是通過真人跟你面對面的交流,再加上AI的方式,使得我們從KYC到資產配置、到資產管理到投后管理,都有不同的人加上AI機器的混合智能方式,更好地服務于用戶。
達到數(shù)字化的資產管理人或者是理財師,是我們一直秉承的理念,同時也不能讓AI或者機器人取代人工,宜信有幾萬名員工,很多員工簡單重復的腦力勞動是可以被取代的,但是高級的、跟用戶實時溝通交流的親和力是機器人取代不了的。
(AI項目面臨的兩類任務)
前面是我們用AI技術在不同業(yè)務環(huán)節(jié)做的一些探索,幕后我們正在打造AI的中臺。
這里是很多AI垂直項目,比如做用戶畫像、做用戶的KYC、做風控、做智能問答即聊天機器人,很多縱向的項目有建模、標注、模型訓練、監(jiān)控等,都是可以抽象變成水平化的步驟。
我們把它們抽象成AI中臺架構。通過把一些共通的算法、模型以及機器學習模型,包括特征工程的東西平臺化,希望在AI項目的研發(fā)做到像平時軟件研發(fā)的DevOps的標準流程,在上面可以支持一個個垂直應用的開發(fā)。前面說的聊天機器人、知識圖譜、KYC、KYP等,都是基于AI中臺打造出來的。
(AI中臺架構)
最后我們希望通過宜信在金融科技方面13年的探索,特別是宜信財富通過多年給高凈值客群服務的能力和經(jīng)驗,加上數(shù)字化技術和AI技術能夠更多服務于大眾富裕階層,服務于可投資產100萬甚至是60萬以上的這群中產階級,真正從以產品為中心轉換到以用戶為中心。
能做到這些的關鍵因素就是數(shù)字化技術和AI技術,只有這些技術才能幫助我們達到從服務于200萬人到服務于2、3千萬人的規(guī)模。謝謝大家!
問:中美目前在智能財富管理行業(yè)上的差距有多大?
向江旭:財富管理行業(yè)美國比中國要成熟,但在智能財富管理上,美國不一定真的就比中國快,因為中國電商、線上社交、智能手機用戶等的規(guī)模和基數(shù)都是遠超美國的,因此從線上財富管理來講,中國也許有更大的機會,可以說目前中美在智能財富管理方面站在了同一個起跑線上。
問:現(xiàn)階段在國內做智能財富管理的行業(yè)壁壘是什么?
向江旭:是懂財富管理的本質,同時也有財富管理經(jīng)驗的積累。以前做財富管理比較多的是大型銀行的私行部門,專門的財富管理機構并不多,宜信是最早涉及這塊的公司之一。后來互聯(lián)網(wǎng)線上理財火了起來,但針對可投資產60萬或100萬以上的中產人群的財富管理和針對小白用戶的線上理財還不一樣。
雖然流量場景可以做一些引流,但財富管理這個事本身還是個專業(yè)的事,其核心點是真懂財務管理,懂財富管理本質的東西。因為不管你用什么科技手段,最后還是要有一個金融上的反饋,你要有一個財務上的回報,或是財務上的傳承,或是財務上的保險,最后還是要財務數(shù)據(jù)好看,科技手段或許能夠幫你達到這一點,但本質還是財富管理。
問:宜信在智能技術團隊建設上有哪些重要經(jīng)驗?
向江旭:“瞎子背瘸子”是唐寧總經(jīng)常用到的一個比喻。就是說想要把AI在某一垂直領域做深做透的話,你就需要兩方面的人才,一類是科技人,一類是垂直行業(yè)人,而且兩種人才需要交叉,需要互相溝通、學習、協(xié)作,然后讓一流的金融人才能夠變成二流的科技人才,一流的科技人也能夠變成二流的金融專家。用形象的比喻就成了,瞎子走一段路目光要明亮起來,而瘸子的腿也得長出來,可能不是箭步如飛,但不能有重大缺失。
問:從Gartner技術曲線角度講,按照以往各種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行業(yè)的經(jīng)驗,智能財富管理行業(yè)會在幾年之內達到第一個高峰?等到行業(yè)成熟的時候,那時的行業(yè)格局會是少數(shù)寡頭還是百花齊放?
向江旭:未來3-5年內可能會達到一個高峰,不過最后智能財富管理可能會變成一個標配的東西,像智能客服一樣,不會說你有別人沒有,而是說大家都有,差別是誰的效率更高一點,誰的更適合自己的客群。那時候因為都成標配了,所以玩家更多會是成為一個財富管理公司,而不是一個技術公司,或者說是本質上是一家金融公司,只不過有很濃的科技色彩。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本專題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