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谷歌將旗下自動駕駛業(yè)務拆分為獨立公司Waymo的消息已過去數日。近日,據國外媒體The Verge報道,Waymo又將和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FCA)展開進一步合作。
雷鋒網了解到,克萊斯勒(Chrysler)已經成功生產了100輛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Pacifica小型面包車,這種混合動力汽車里面內置了Waymo自主研發(fā)的軟件和硬件,并且預計將在2017年上半年加入Waymo的車隊。
2、據外媒報道,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周五發(fā)布的推文暗示,特斯拉可能已經準備好在12月底之前在其最新車型中推出更多自動駕駛功能。
馬斯克在推文中稱:“看起來我們有望在下周晚些時候為HW2硬件推出大部分Autopilot功能”。HW2是特斯拉在10月份為新款汽車推出的一套硬件,能夠賦予汽車全自動駕駛功能。
3、在與加州政府發(fā)生摩擦后,Uber正將其舊金山的無人駕駛汽車移到亞利桑那州,在那里,它會得到州長的支持。這些車都由Uber收購的Otto公司的無人駕駛卡車拖走,不過看起來,好像不是在用自動駕駛的方式運車。Uber稱,未來還會在亞利桑那擴大無人駕駛測試。
Google或者說是Waymo,今年早些時候已經將其無人駕駛汽車送往亞利桑那州進行測試了,那里也是 美國在加州,德克薩斯州和華盛頓州后的第四個允許自動駕駛測試的州。
4、12月23日,有媒體報道稱,百度將分拆目前的無人車業(yè)務,并開啟獨立融資之路。報道援引了據說是百度無人車內部人士透露的消息:已經決定分拆,明年將正式實施。目前,百度官方否認了此事。
鑒于此前百度已經成立了L3事業(yè)部,所以百度想借分拆業(yè)務來加速其無人駕駛技術商業(yè)化的分析不太成立。但不排除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百度無人車業(yè)務想借分拆實現(xiàn)獨立融資,獲取更多資金和資源以供其發(fā)展。
5、12月19日,中興通訊官方對外公布,已于2016年7月成功收購珠海廣通客車,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該筆收購完成后,中興通訊旗下子公司中興智能汽車有限公司隨之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將深度涉足新能源車的研發(fā)、設計、生產制造等各個方面外,中興智能汽車全球總部及研發(fā)生產基地也已在珠海完成奠基,規(guī)劃年產能3萬輛。這家公司將目標定在“五年做到商用車前五”。
6、繼本月初宣布與三星SDI展開電芯方面的合作后,12月20日,Lucid Motors又拉上LG化學入伙,同樣是為其全電動駕車提供電芯。
LG化學被認為是汽車行業(yè)電芯供應商領導者。最近,他們也和Lucid Motors的競爭對手,初創(chuàng)電動車企業(yè)Faraday Future建立了合作,有意思的是這兩家初創(chuàng)企業(yè)都有樂視賈躍亭的資本參與。此外,LG化學還為雪弗蘭Bolt電動汽車提供電池方面的服務。
7、舌戰(zhàn)、猜疑、討論——兩個月后終于塵埃落定。12月21日,京滬兩地網約車細則正式出臺,“京人京車、滬籍滬牌”原則不變,只是在車輛的排量和軸距等方面修改了一些條款,而這是聽取了民眾意見之后的結果。北京新政有5個月過渡期,上海則立即開始執(zhí)行。
國內的4大網約車平臺也都作出了回應,表示將照章辦事。滴滴方面則希望司機方面給予更多配合,同時向其他地方政府表達了放寬條件的愿望。
8、根據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TA)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簽署的一項協(xié)議, 雙方將合作開發(fā)無人駕駛巴士技術。新加坡希望無人駕駛巴士能夠緩解交通擁堵,促使該國民眾使用更多的共享汽車和公共交通。2017年第一季度,新加坡的無人駕駛穿梭巴士服務將開始運營。
這輛巴士名為Arma,由法國公司Navya開發(fā)。根據該公司網站上的信息,Arma使用激光雷達和攝像頭去探測道路前方的障礙物,并通過GPS向基站報告自身位置。因此,操作人員可以知道車輛的實時位置。
Arma采用電力驅動,根據行駛距離和交通狀況的不同電池容量可以持續(xù)使用半天。
9、日前,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南港島線正式開通,這并非一條普通的地鐵線,它是全國首條運營全自動駕駛地鐵車輛的線路,預計南港島線東段將于12月28日正式啟用。
據了解,該線路地鐵車輛由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自主研發(fā)制造,打造的是一款GOA4(Grades of Automation 4)等級的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車輛,這也是是中車長客股份公司在軌道交通設計制造領域首次研制出無人駕駛地鐵車。
10、繼今年10月底摩拜單車宣布將進軍新加坡之后,12月23日,共享單車行業(yè)另一大玩家ofo小黃車也決定去到海外。計劃在近期于硅谷、倫敦等地開啟城市服務試運營。
據悉,ofo小黃車海外戰(zhàn)略以歐美為主。對此,ofo CEO戴威解釋稱,北美和歐洲的移動互聯(lián)網普及程度高,當地人對于短途出行的需求旺盛,且有濃厚的騎行文化。硅谷將成為ofo海外戰(zhàn)略第一站。不久,你便可以在Google、Facebook等國際明星企業(yè)的園區(qū)內看到小黃車的身影,首批數量預計在數千輛。
同時,針對海外用戶,小黃車的設計方面進行了改造,還將有新版APP上線。具體細節(jié)尚待公布。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